-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脑脊液的常规检查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脑脊液的常规检查
杨东瑛 (七台河精煤集团总医院 154600)
【中图分类号】R512.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45-0201-03
【关键词】 脑脊液 常规检查
一、一般性状检查
包括脑脊液的颜色、透明度及凝固性。正常脑脊液外观无色、透明,静置24小时不凝固。比重为1.003~1.008(平均为1.005),pH为7.35~7.40,呈弱碱性,脑脊液pH较血 pH稳定。脑脊液的酸碱状态主要受以下因素影响:①血液和脑脊液间在不同部位的CO2弥散量;②通过血脑屏障,H+和HCO3-的分布;③从脑神经细胞释放酸性代谢产物的速度等。
(一)颜色
正常脑脊液为无色透明。
1.红色 如标本为血性,为区别蛛网膜下腔出血或穿刺性损伤,应注意:
(1)三管试验:先后用3个试管分别采取脑脊液进行比较,若第1管至第3管颜色逐渐变淡,红细胞计数也逐渐减少,则为人工损伤性出血;而蛛网膜下腔出血,则3管的颜色是一致的,红细胞计数大致相等。
(2)离心试验:将血性脑脊液试管离心沉淀(1500r/min),如上层液体呈黄色,隐血试验阳性,多为蛛网膜下腔出血,且出血的时间已超过4小时。如上层液体澄清无色,红细胞均沉管底,多为穿刺损伤或因病变所致的新鲜出血。
(3)红细胞皱缩,不仅见于陈旧性出血,在穿刺外伤引起出血时也可见到。因脑脊液渗透压较血浆高所致。
2.黄色 除陈旧性出血外,在脑脊髓肿瘤所致脑脊液滞留时,也可呈黄色。黄疸患者的脑脊液也可呈黄色。但前者呈黄色透明的胶冻状。
3.米汤样 由于白(脓)细胞增多,可见于各种化脓性细菌引起的脑膜炎。
4.绿色 可见于绿脓杆菌、肺炎链球菌、甲型链球菌引起的脑膜炎。
5.褐或黑色 见于侵犯脑膜的中枢神经系统黑色素肉瘤。
(二)透明度
正常脑脊液:清晰透明。
病理情况下:当脑脊液中含有较多的细胞、细菌、蛋白等时,脑脊液可以出现不同程度的混浊。
(1)化脓性脑膜炎:白细胞极度增加,脑脊液呈白色脓性混浊。
(2)结核性脑膜炎:白细胞数重度增加,脑脊液为毛玻璃样混浊。
(3)脑室出血或蛛网膜下腔出血,由于红细胞增多,为血性混浊。
(4)病毒性脑膜炎、乙型脑炎、隐球菌性脑膜炎、脑肿瘤等病变时,脑脊液浊度上没有明显的改变或微浊。
(三)凝固性
正常人脑脊液静置24小时脑脊液不凝固,当脑脊液内蛋白质(包括纤维蛋白原)增至10 g/L以上时,可出现薄膜或沉淀。
病理情况下:由于各种原因,使血脑屏障被破坏,通透性增加,血液中的纤维蛋白原进入脑脊液,因此脑脊液抽出后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凝固。
(1)化脓性脑膜炎:脑脊液静置l~2小时后,出现薄膜、凝块或沉淀。
(2)结核性脑膜炎:静置12~24小时后,液面上形成膜状物或纤细凝块,取此膜涂片查结核分枝杆菌,阳性检出率高。
(3)蛛网膜下腔梗阻(脊髓肿瘤、炎症性粘连)时:梗阻部远端的脑脊液中蛋白含量增多,放置后可呈黄色胶冻样凝固。
(4)脑梅毒、脊髓灰质炎:可以出现小絮状凝块而不形成薄膜。
二、化学检查
(一)蛋白定性
【原理】
潘氏(Pandy)球蛋白定性试验:脑脊液中球蛋白与苯酚结合,可形成不溶性蛋白盐而下沉,产生白色浑浊或沉淀。
试剂
5%苯酚溶液:取纯苯酚25ml,加蒸馏水至500ml,用力振摇,置37℃温箱内1~2天,待完全溶解后,置棕色瓶内保存。
【操作】
取试剂2~3ml,置于小试管内,用毛细滴管滴入脑脊液1~2滴,衬以黑背景,立即观察结果。
【结果判断】
阴性:清晰透明,不显雾状。
极弱阳性(plusmn;):微呈白雾状,在黑色背景下,才能看到。
弱阳性(+):灰白色云雾状。
阳性(++):白色浑浊。
强阳性(+++):白色浓絮状沉淀。
最强阳性(++++):白色凝块。
【方法学评价】
潘氏试验所需标本量少,操作简单,结果观察较为明确,临床试验室常用此法。但该方法过于敏感,有一部分正常人也可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