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脑膜炎继发单侧肢体功能障碍一例浮针疗效随诊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脑膜炎继发单侧肢体功能障碍一例浮针疗效随诊
脑膜炎(meningitis)系指软脑膜的弥漫性炎症性改变。而化脓性脑膜炎是小儿及老年人常见的由各种化脓性细菌引起的脑膜炎症。由于病变可引起脑膜粘连和脑实质的损害,因此可以出现神经麻痹、失明、听力障碍、肢体瘫痪、癫痫及智力减退等后遗症。
新生儿运动并非由大脑皮质运动区控制,所以新生儿的运动皮质及椎体未当受损足以产生偏瘫时,出生后数月内肢体运动仍可相当完好,以后才出现中枢性偏瘫的表现。而单一肢体的瘫痪多见于运动区皮质的病变,偶可见于皮质下或仅影响支配单一肢体的运动神经病变。该患者就因出生后高烧后数月内因神经系统的尚未发育完善才未表现出中枢性偏瘫的表现,继在1岁左右才出现。表现为左手“腕下垂”,成“猿形手”畸形的单一肢体功能障碍的表现。
浮针疗法是南京浮针医学研究所符仲华博士发明的一种新型独特的物理针刺治疗方法。针对患肌使用浮针大面积疏松皮下结缔组织,起效快、而且操作简便、安全无副作用。能够持久通筋活络,促进新陈代谢,激发人体自愈能力;能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和肌肉的恢复、提高运动系统的协调功能,促进患肌功能的康复。于2016年2月21日至3月31日,笔者采用浮针再灌注活动治疗脑膜炎继发单侧肢体功能障碍的康复随诊,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患者王XX,女,19岁。患者为中枢性单侧肢体功能障碍。因出生后40天左右出现高烧不退、抽搐、呕吐等症状后好,患儿一直发育迟缓、表情呆滞、发音较晚。至1岁后逐渐出现左臂发育迟缓,左手腕下垂,左手伸直、无力,手指不能捏握东西。2岁时左前臂仍然发育迟缓周径较健侧细而无力,左手仍然不能捏握东西,手腕无力而下垂样。前臂间作性轻微颤抖,经按摩活动后可明显缓解。随着患者年龄逐渐增长,左臂颤抖的频率及抽搐症状呈进行性加重。于就诊前患者仍然左臂颤抖及伴随头部不由自主的摆动,左手腕下垂,手呈“猿形手”,手指无力、不能捏握东西,左臂沉重、无力、活动轻度受限。检查发现患者左臂发育迟缓较健侧周径细,肌肉萎缩,前臂不能旋后及上举,肘关节不能屈曲。左手腕下垂,拇指内收、不能外展,不能对指、对掌活动,余指伸直不能屈曲,呈“猿形手”样。生活中左手不能提重物(0.5㎏以上),不能拿汤勺吃饭,端水杯、不能拾物(拾物试验阳性),就连自己的裤腰都不能提;手指常年冰凉、无温度及汗液。面容如常人,双眼有神。
常规EEG检测:大脑两半球以中幅5-7HZtheta;波占优势,各导联可见少量低幅beta;波及少量复形慢波,以中幅波为主,两侧欠对称,波形波幅欠规整,调节差。西京医院头颅CT示:部分脑沟及脑裂增宽。
Mtrp触查:左侧胸锁乳突肌(+++),肩胛提肌(+++),大圆肌(+++),三角肌(++++),肱二头肌(++++),肱三头肌(+++),肱桡肌(++++),旋前圆肌(++++),桡侧腕屈肌(+++),尺侧腕伸肌(+++),指深屈肌(++),指浅屈肌(+++),掌长肌(++),拇短展肌(+++),拇短屈肌(+++),大鱼肌(++++),小鱼肌(++++)等等。
2.治疗方法:
2.1浮针疗法
采用一次性浮针(规格:中号,南京派福医学科技有限公司生产)。患者取坐位,笔者用拇指或示、中、无名指的指腹触摸患者前臂、上臂及肩关节、颈部周围,确定四个主要的Mtrp点(又称为肌筋膜触发点)的进针点。(1)位于前臂桡侧中上段P1点,肱桡肌处;进针点:①同侧前臂外侧前缘的中上段,由下向上进针;②同侧前臂桡背侧P点下方5-6cm约中段,由下向上进针;(2)位于肱骨中下段内侧P2点;进针点;同侧上臂前内侧缘,P点下方5-6cm,约中下段,由下向上进针;(3)位于斜方肌上P3点;斜方肌下缘(相当于肩峰之上);进针点:①同侧斜方肌下缘距P3点下方5-6cm约中下段,由下向上进针;②同侧后下方(相当于肩胛提肌下方),P3点内下方5-6cm,由下向上进针。(4)位于左胸锁乳突肌P4点(相当于胸锁乳突肌胸骨端);进针点:①同侧胸锁乳突肌下段距P4点下方5-6cm处,由下向上进针;②同侧胸锁乳突肌乳突附着处,P4点上方5-6cm,由上向下进针。
常规消毒后,前臂外展35deg;-45deg;,借助浮针专用进针器进针,进针器头部置于皮肤上,与皮肤呈15deg;-25deg;角刺入,进针后调整针尖使之在皮下,右手持针向前推进,针尖直指Mtrp点,至软套管没入皮下,将针尖后退至套管内,手持针座,以拇指为支点,针尖上翘做扫散运动。
2.2再灌注活动
(1)针刺P1点时,右手做扫散运动,左手握住患者手掌,将患者的肘关节向前推动瓣劲动作至肘关节感到抗阻极限时为止,或嘱患者主动做握拳、伸指动作1-3次即可。
(2)针刺P2点时,右手扫散运动,左手托推患者前臂,将患者前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