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源流与李姓文化略考.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姓氏源流与李姓文化略考

姓氏源流与李姓文化略考姓氏源流与李姓文化略考  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华夏民族源远流长的原生态文化——由三皇五帝开创并传承下来的姓氏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的血脉、国脉、文脉,形成了中华文明的文化基因,而追溯自己的根,中国人唯一可以凭借的,就是自己的姓氏。一、姓氏源流姓和氏的意义  炎黄之前,人是没有姓名的,直到炎黄之后才出现了姓名,而且,是先有名,后才有姓,姓与名是不相连的。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了战国秦汉时期。  我们来分析一下“姓”这个字,拆解开来就是女生,可见姓是由于出生而得来的,因此,在母系氏族社会,姓是用来区分不同的部落的。而“氏”的本意则是植物的根,在父系社会中,一般实行一夫一妻的制度,但族长或是有权势的男子,往往可以一夫多妻,当男子升任一家之长的地位时,就会出现同一姓所衍生的旁系和分支。不过,在当时,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有氏的,氏是贵族才能享有的特权,可见,“氏”最早是用来区别人的高低贵贱的。华夏姓氏的来源  据现有的资料,我们可以总结出大约十种来源。  1.古老是姓氏一般来源于部落图腾。例如现存的姜姓、姚姓、姒姓等。  2.分封制时期,也有以分封的土地为姓氏的。例如安陵、周阳、虞等。  3.春秋战国时期,很多人会以国名为姓。例如齐、楚、燕、韩、赵、魏、秦、陈、蔡、鲁、晋、宋等。  4.以居住地为姓氏的。例如西门、南宫、司马、东郭等。  5.以自己从事的行业为姓氏的。例如屠、卜、巫、陶等。  6.以担任的官职位姓氏的。例如太史、司空、司马等。  7.以亲属的排行为姓氏的。例如伯、仲、叔、季等。  8.以先人的名或者字为姓氏的。例如宋戴公之子允石,字黄父,其孙就以黄父为姓,到汉代时,将“父”改为了“甫”。  9.因为避讳名人或者皇帝而改姓的。例如庆姓因为要避讳汉安帝的父亲刘庆而改为贺姓,丘姓因为避讳孔丘而改为邱姓等。  10.少数民族融合进汉族中后带来自己的姓氏。例如宇文、呼延、慕容等。二、李姓文化略考李姓来源说  李姓的来源众说纷纭,根据目前主流的考证结果,笔者将其大体上划分为三种。  第一种说法比较统一,认为李姓出自“嬴”姓,系皋陶之后。相传远古时,帝颛顼高阳氏曾孙皋陶为人贤能,得到了尧舜禹的赏识和重用,他皋陶的子孙,世袭大理之职,到了商代,便以官职命名本族姓氏,称为理氏。商朝末年,纣王暴虐无道。皋陶后裔有个叫理征的人,出于忠心而指责纣王的错误,结果被杀害。理征的妻子听到消息后,便带着年幼的儿子利贞外出逃难。途中因野果“木子”解除饥饿。为了感激“木子”的保命之功,同时也为了躲避纣王的追缉,又因理、李同音通用的缘故,自利贞开始改理氏为李氏。李姓从形成时起,便世居今河南鹿邑一带,春秋时期的李耳,是正史中立传的第一个李姓人物。算起来,李耳算是李利贞的第九世孙,因李耳在正史中立传的缘故,后人也自称为李耳的后人。第二种说法,认为李姓源自于他族他姓。三国时,诸葛亮平哀劳夷后,赐当地少数民族赵、张、杨、李等姓。北魏鲜卑族有复姓叱李氏,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实行汉化政策,改为汉字单姓李氏。唐朝皇帝李渊,曾经赐安氏、徐氏等16位有功之臣以李姓,这股赐姓之风,至唐末期的昭宗李晔,一直绵延不断。第三种说法,认为李姓源自于少数民族。比如延边的朝鲜族,李姓就是其常见姓氏。李姓文化1.李姓的现存状况  根据XX年最新百家姓排名显示,李姓为中国第一大姓。为区别其他同音姓,常说“十八子李”或“木子李”。李姓人口总数约为1亿,其中中国大陆有李姓9207.4万人,占中国人口总数的7.19%。河南是中国李姓的第一大省。李姓人口分布在世界各地。2.李姓的历史发展状况  北方李姓的发展迁徙:因分封或者外出做官。先秦时,主要集中在陕、甘、晋、蜀、豫等地。西汉时期,向山东迁徙较多。至东汉和三国时,李姓人已经分布到了西北、东北等地。  南方李姓人口主要是在唐宋时期迁入较多,主要原因是为躲避战乱和祸患。早在东汉三国时期,李姓就已经渗透到了东南的江苏、广东,中部的湖北、湖南,西南的云南等地。东晋、南朝时期,李姓在崤山以东迅速崛起,但最终发展有限。至十六国时,因大成国和西凉国的建立,李姓氏族的威望才得到了提高。而因避祸避乱,唐代迁入福建的李姓人大大增加,因流放,也有部分李姓人流落到了海南一带。至明清时,全国各地都有了李姓人的身影。  因垦荒移民、收复台湾等原因,李姓人开始走向了海洋之外的世界,因避乱、赐姓、出使他国,李姓人迁入了朝鲜和日本。因雇佣和拐卖、募工,李姓人总要向了南洋甚至欧美等地。3.郡望、堂号、名人  陇西堂、赵郡堂、中山堂、XX堂皆以望立堂。唐《姓氏谱》载“李氏凡十三望,以陇西为第一。”陇西李氏和赵郡李氏同源,人数最多,声望最大。在唐朝以前赵郡李氏地位高于陇西李氏。  现存郡望有陇西郡、赵郡、顿丘郡、中山郡、广汉郡、渤海郡、襄城郡等。  李姓

文档评论(0)

a888118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