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第二节 治疗药物监测精选.ppt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4第二节 治疗药物监测精选

第二节 治疗药物监测 体内药物浓度监测 (1)治疗药物需要监测的原则 (2)常用体内血药浓度测定方法的比较 (3)需要药物浓度监测的药品种类 治疗药物监测(TDM)是临床药学服务的重要内容之一。其任务是采用现代的分析测得手段,定量测定血液或其他体液中药物及其代谢物的浓度,并将所测得的数据运用药动学原理拟合成各种数学模型,再根据求得各种药动学参数制定最佳给药方案,从而提高药物疗效,降低药物毒副作用,实现给药个体化。 一、血药浓度与药物的疗效 用药后疗效因人而异的反应就是用药个体差异。药物治疗作用的强弱与维持时间的长短,理论上取决于受体部位活性药物的浓度。一般血浆中活性药物浓度可间接地作为受体部位活性药物的指标。 药物的药理作用与血药浓度密切相关。尽管在用药剂量上不同的个体间存在很大的差异,但产生相同药理作用时的血药浓度却极为相近。因此将血药浓度作为一个指标来指导临床用药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影响血药浓度的因素 1.生理因素 年龄、性别、体重、遗传因素等 2.病理因素 肝功能损害,肾功能损害、心脏疾病、胃肠疾病等 3.药物因素 制剂因素、药物相互作用等 三、治疗药物监测的适用性 1.需要进行药物监测的情况(治疗药物监测的原则) 治疗指数低、安全范围窄、毒副作用强的药物:如地高辛,茶碱治疗浓度范围与潜在中毒浓度十分接近 具有非线性药动学特征的药物:苯妥英钠、茶碱等,当剂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稍有增加可引起血药浓度的很大变化 药物体内过程个体差异大的药物:如三环类 需要长期使用某种药物 需要合并使用多种药物 采用非常规给药方案的药物 怀疑用药剂量不足或药物中毒 特殊人群用药 2.不需要TDM的情况 血药浓度与药效无明显相关,如某些细胞毒性抗肿瘤药物 尚无明确的血药浓度治疗范围 药效可通过明确的临床指标指示的药物 药物的安全性高 疗程短的药物 不需要进行治疗药物监测的是 A·治疗指数低的药物 B.安全范围窄的药物 C.毒副作用强的药物 D.胃肠不吸收的药物 E.具非线性药动学特征的药物 答案:D06 2监测所需的主要条件和方法 常用血药浓度测定方法的比较 1.分光光度法 优点:操作简单,价格低 缺点:灵敏度、精密度、准确度差 2.气相色谱法 缺点:样品必须具备低沸点、易气化、热稳定性好 GS-MS操作条件高,价格昂贵 3.高效液相色谱 适用范围广 4.免疫学方法 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取样量少 临床常需要TDM的药物 抗癫痫药:苯妥英钠、卡马西平、丙戊酸钠、乙琥胺 抗心力衰竭药:洋地黄毒苷、地高辛 抗心律失常药:普萘洛尔、奎尼丁、胺碘酮、普鲁卡因、丙吡胺、利多卡因、美西律 抗抑郁药:丙咪嗪、阿米替林、去甲替林、去甲丙咪嗪 抗躁狂药:碳酸锂 抗精神病药:氯氮平 抗焦虑药:地西泮 真经催眠药:苯巴比妥 平喘药:茶碱 非甾体解热镇痛药:阿司匹林 降糖药:甲苯磺丁脲 抗肿瘤药:甲氨蝶呤 免疫抑制剂:环孢素、他克莫司 抗菌药:庆大霉素、阿米卡星、妥布霉素、万古霉素、磺胺嘧啶、磺胺家噁唑 例:临床常需TDM的药物 A. 氨茶碱 B. 胺碘酮 C. 地高辛 D. 美西律 E. 庆大霉素 答案ABCDE 用下列药物治疗时,不必进行药物监测的是 A.卡马西平 B.环孢素 C.阿苯达唑 D.甲氨蝶呤 E.万古霉素 C? 06 第三节 个人化给药 个体化给药的应用 (1)卡马西平、茶碱、地高辛、苯妥英钠、万古霉素的个体化给药 (2)基因多态性与个体化给药(吗啡、质子泵抑制剂、异烟肼) 一、什么是给药个体化 给药个体化是根据每个病人的具体情况量身订制。 二、给药个体化的步骤 明确诊断,选择合适的药物及给药途径,确定初始给药方案,病人按初始给药方案用药后,在随时观察临床效果的同时,按一定时间采取血样标本,测定血药浓度,处理数据,求出动力学参数,制订调整后的给药方案,用于病人。根据具体情况,可重复上述过程,反复调整给药方案。  例:给药个体化的步骤中含有下列几项:①给药;②确定初始给药方案;③选择药物及给药途径;④明确诊断;⑤测定血药浓度、观察临床效果;⑥处理数据,求出动力学参数制订调整后的给药方案。它们的顺序为 A④②③①⑤⑥ B②③①④⑤⑥ C④③②①⑤⑥① D②③①⑤⑥④ E④②③①⑤⑥ 答案C 比例法:可初步确定患者的药动学参数,并可按比例调整,得到一个较为合理的给药方案 一点法预测维持剂量:无需求算药动学参数。适用于血管外给药时,药物在体内的吸收与分布很快 重复一点法:两次给药必须是初次给药和第二次给药 血清肌酐法:对于主要由肾小球滤过排泄的药物结果可靠 Bayesian反馈法:将群体药动学参数与患者的个体特征相结合

文档评论(0)

pfenejiarz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