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議題探究工作坊issuebasedworkshop
議題探究工作坊 「為新高中通識教育作準備:提升初中學生探究能力的校本發展計劃」 講員︰布森祖博士 01-11-08 議題︰議題探究是否有效的通識教育學習策略? 探究問題︰ 甚麼是議題探究? 議題探究對通識教育有何重要? 議題探究如何在初中的課程內實施? 議題探究在設計及推行上遇到什麼主要的問題?問題在哪裡? 如何面對這些問題?有甚麼方法有效處理這些問題? 通識教育的議題探究 通識教育科旨在透過探究各類議題以擴闊學生的知識基礎,加強學生對社會的觸覺。 (課程發展議會與香港考試及評核局,2007、頁1) 採用議題探究的學與教方法,鼓勵學生獨立學習以追求知識,並對新的事物特開放的態度。透過探究與本課程主題相關的議題,學生可學習找出不同主題和學科之間的聯繫,以及了解知識的複雜內涵和組織 (課程發展議會與香港考試及評核局,2007、頁3) 通識教育的學與教 4.1.2 透過議題探究建構知識 通識教育科的知識建構過程,涉及課程的三個組成的元素,即知識、共通能力及價值觀和態度。 …得自各學科的「內容」知識,包括了事實、概念與觀點,有助深入理解通識教育科所涉及的複雜議題,也成為進一步汲取資訊和建構新知識的基礎。 (課程發展議會與香港考試及評核局,2007、頁65) 通識教育的議題探究 採納議題探究模式,並且以該模式為選擇課程內容和教學法的取向 通識教育科的學與教,以探究一系列經常出現的當代議題為中心 應幫助學生理解這些議題的多變、複雜和具爭議性的本質 在探究議題的過程中,學生可引入自己的個人經驗,並接觸一手資料 學生應學習從多角度審視議題和資料以及評鑑不同的觀點 (課程發展議會與香港考試及評核局,2007、頁69) 知識的學習 通識教育的「知識的觀念」︰ 在知識型社會裏,知識以不同形式存在於各種情境中。一方面,各種學科的既有知識能幫助人們加深對現今世界的了解;另一方面,知識是靈動多變的、可以按情境理解、具多學科性質,並由個人和社群建構而成。因此,學習者可以透過聆聽授課、閱讀及模仿等活動汲取知識,亦可以從自我反思及體驗中學習,或是通過與其他人的互動、協作和對話建構知識。 (課程發展議會與香港考試及評核局,2007,p.65) 議題探究在通識教育上的重要性 針對一些具迫切性的、真實的社會問題,引發學生對社會的關注 議題的探究提供有意義的學習經驗,引導學生思考可行的、經深思熟慮的、和有充份理據的解決方案,幫助提昇學生對社會的認識,並引發相應的公民行動 連繫學習與生活 體會社會的不斷轉變和多元的觀點 促進探究、解難及決策能力的發展 議題為本的學習模式 議題為本的學習 Issues-centered approach 是以社會問題作為研習焦點的一種教學方法 問題都是具爭議性的,能引發反思的 探索是開放的,問題的答案並沒有對與錯之分 目的是要訓練學生能就社會問題提出可辯證而又有理據的答案 (Evans, 1992) 議題為本教學法最終目標是幫助學生建立能力、識見,積極參與社會,推動社會的轉變 (Alquist, 1990, 引用於Evans, Newmann and Saxe, 1993) 反思的公民 掌握知識以辨別 可行的方法和作推測 價值探究 反思的公民 針對社會的急速轉變,Banks(1990)提倡培養反思的公民 反思的公民,是一個能夠理性地面對任何問題的個人 基本的能力包括 掌握涉及問題的有關知識 檢視和澄清個人在這方面的價值取向 基於最新的資訊/認識,推論不同的解決方案 根據個人的獨立判斷,衡量及篩選不同的方案,作出他認為最恰當的決定 付諸實踐 個案問題分析 問題的呈現︰須就有關的社會、政治及組織境況作詳細描述 問題的展示︰多利用故事的形式展示 問題的探索︰須設計具體、真實的任務,任務愈具意義,愈能引發積極的參與 問題的掌握︰腦圖的運用 解難方案的推論︰兼容不同學科的視角 解難方案的論證與支持︰搜集多樣化以至互相矛盾的論據,辨悉論據背後不同的假設 Cognitive Flexibility Theory (Spiro Jehng, 1990) 議題為本的研習架構 界定問題(同時考慮社會價值) 列出各種可能的做法/解決方案 收集並詮釋相關的資料 根據資料分析結果,選擇最佳的做法/方案 按照決定,試驗有關的做法/方案 評價結果,修訂做法/方案 Chilcoat and Ligon (2004) 問題為本學習 (Fogarty, 1997, p.3) 提供學習境況,引導學生 meet the problem 辨別疑難/問題 define the problem 界定疑難/問題 gather the facts 搜集資料 generate q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