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系统与全球气候变迁.docVIP

  1. 1、本文档共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大气系统与全球气候变迁

大氣系統與全球氣候變遷 許晃雄 台灣大學大氣科學系教授兼系主任 一、大氣與水文循環 水是地球生物賴以生存的重要資源之一。以整個地球系統而言,水所佔的質量相當的少。其中約有97%留在海洋中,其餘的3%大部份儲存於冰河與冰層之中( 75% ), 地下水約佔24%,其餘的1%則分別存在於湖泊(20%)、河流(20%)、土壤(38%)與大氣(22%)。若扣除冰層中的含水量,可供使用的最大淡水量不到總量的0.8%。整體而言,大氣所含水量只佔了可用水量的0.35%。但是這微小的量,卻是大氣中形成雲及降水的主要來源,而且對天氣與氣候變化有相當顯著的影響。 全球平均降水量為857公釐,如果將大氣中的所有水分平均分散在地球表面,也不過相當於25公釐的降水量。如此少量的水,如何能影響天氣與氣候﹖這是因為如此少量的水不斷的被循環利用。水的三相(固、液、氣)在水循環過程中,透過凝結、蒸發、昇華、凝華、融化等相變化交替出現,進行能量交換,進一步驅動水循環及大氣環流,使之生生不息,成為可重覆利用的資源。水的三相皆可存在地球表面大氣之中,是其他物質所欠缺的特性,水循環也因此比其他物質的循環更多變、更有趣。 水在海洋、大氣、陸地三大「儲存槽」之間移動。大氣中水汽的主要來源是地表土壤、水體的蒸發及植物的蒸散作用。在大氣中,水汽被大氣環流所傳送,凝結成液態或固態水形成雲,在適當狀況下,降至地面,成為降水,是大氣水汽含量的匯(sink)。在降水過程中,大部分的水滴或冰晶,再度蒸發成為氣態水,只有少數較大的水滴或冰晶,降至地面。因此,許多水汽仍留在大氣中未被利用。降水則貯於湖泊、高山積雪、土壤之中,部份成為地下水,部份為生物吸收利用,剩餘則逕流入海。水之所以可以被永續利用,完全拜水循環之賜。如果水循環中的任一環結有所變化,勢必影響整體水循環的運作。 平均而言,水循環每年輸送的總水量,如果平均分佈於地表相當於1公尺深的水體,是大氣所含水量的40倍。據此大略估計,全球水循環每年大約完成40次,亦即每9天完成一個循環。海洋正是水循環的主要驅動者。如果以年平均降水量(85.7cm)為一百個單位,海洋藉由蒸發提供了84個單位的水汽量,其中77個單位形成海上降水,另7個單位則被傳送至陸地形成降水。此傳送量看似不大,事實上它相當於形成陸地降水所需水汽量的三分之一。如果沒有海洋提供水汽,地球的水循環也不會如此活躍,許多陸地也將處於乾旱狀態。 二、大氣環流系統原動力:環環相扣的物理過程 氣候的表徵呈現於大氣圈,大氣環流則扮演信差的角色,負責傳送各種物質(如水氣、污染物)與各地氣候變化的訊息,也往往決定了各地的氣候特性。大氣不斷在運動,運動所需的能量源自何方﹖很明顯的,答案是太陽。但是大自然如何將太陽輻射能量轉換成大氣運動所需的動能量﹖這個問題牽涉到許多複雜的物理過程,無法以一個簡單的答案回答。 首先,我們必須知道有多少太陽輻射能量可為地球使用﹖要解答這問題,我們必須了解大氣成分、地表特性、雲量等影響太陽及地球輻射的因子。解決了這問題,我們也只不過了解地表與大氣層的輻射平衡狀態,在此一平衡狀態下,地表及大氣的溫度分布與世界各地實際測量到的溫度是否相同?答案是:相當不同。因為輻射能量分布不均勻,會產生大氣運動,重新分配能量。譬如,冷空氣吹向低緯度,暖空氣吹向高緯度,降低南北溫差;冷空氣下降,暖空氣上升,調降垂直溫度遞減率。能量重新分配的過程中,輻射能量或轉換成動能,為摩擦所耗損,或轉換成潛熱、可感熱而改變氣溫分布。這些過程在大氣中不斷進行著,小尺度如午後雷雨、海陸風、山谷風等,大尺度如高低氣壓等。 因加熱分佈不均勻而被驅動的大氣運動可能進一步改變氣候系統的狀況以及能量的分佈。譬如, 南極臭氧洞的形成與大氣環流的傳播特性有關,大氣成份也因此改變;下雪使得地表反照射率增加,減少太陽輻射的吸收,氣溫因此下降更多;空氣上升形成各種雲,也改變雲量,影響當地的太陽及地球輻射的平衡,進一步改變氣溫及氣壓。這些因子的變化,也可能影響下一波的大氣運動。輻射-大氣運動是環環相扣的物理過程,其中的任何一個環節的變化,將影響到所有其他的環節。它的運作,經由各種天氣及氣候現象,直接或間接影響到人類的活動,及地球生物所依賴生存的環境。 三、大氣系統的能量平衡狀態 全球平均而言,大氣及地表的能量收支處於近乎平衡狀態。若將在大氣層頂的太陽輻射的全球平均值(342 Wm-2)當作100單位,其中20單位為大氣吸收(平流層3,對流層17),30單位被氣體分子、雲及地表反射或散射回外太空(亦即,地球反照率為0.3),50單位則被地表吸收。地表向上放射的長波輻射量相當於110單位,其中98單位被對流層吸收,平流層吸收了另外2單位,最後只剩下10單位外逸至外太空。 地表只吸收了50單位的太陽輻射,卻放射110單位的長波輻射。它的

文档评论(0)

baoyu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