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柴油绿色生产工艺研究进展-新型炭材料.pdfVIP

生物柴油绿色生产工艺研究进展-新型炭材料.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生物柴油绿色生产工艺研究进展-新型炭材料

山东科学 第24卷 第2期 2011年4月出版 SHANDONGSCIENCE Vol.24No.2Apr.2011 文章编号:10024026(2011)02006104 生物柴油绿色生产工艺研究进展 金付强,李岩,王建梅,胡素琴,蔡飞鹏,刘强 (山东省科学院能源研究所,山东省生物质气化技术重点实验室,山东济南250014) 摘要:重点介绍了生物柴油的绿色生产工艺,包括非均相催化、超临界和加氢脱氧等工艺,以及针对生物柴油精制过程开 发的真空蒸馏、分子蒸馏、超临界萃取精馏、微滤膜分离和吸附精炼工艺,最后对生物柴油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生物柴油;酯交换;生产工艺;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TQ645   文献标识码:A Researchadvancesofbiodieselgreenproductiontechniques JINFuqiang,LIYan,WANGJianmei,HUSuqin,CAIFeipeng,LIUQiang (ShandongProvincialKeyLaboratoryofBiomassGasificationTechnology, EnergyResearchInstitute,ShandongAcademyofSciences,Jinan250014,China) Abstract∶Thispapersurveyssomebiodieselproductiontechniques.Weemphasizethegreenproductiontechniqueof biodiesel.Itincludesheterogeneouscatalyzedtransesterification,supercriticalfluidprocess,hydrodeoxygenationandits refiningprocessorientedvacuumdistillation,moleculardistillation,supercriticalfluidextractionfractionation,microfiliration membraneseparationandionexchangeabsorption.Wealsogivesomepredictionsonthedevelopmenttendenciesof biodiesel. Keywords∶biodiesel;transesterification;productiontechniques;researchadvances   生物柴油是一种可再生、环境友好型能源,已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1-2]。以美国、欧盟及巴西等为代表 的一些国家和地区已经把发展生物柴油作为解决能源问题的重要途径,制定了具体的发展目标,并采取了相 应的政策措施,积极推进生物柴油的产业化进程。在2007年,欧盟生物柴油产量接近600万吨,其中德国生 物柴油生产能力已经超过350万吨/年,法国生产能力超过40万吨/年;美国的生物柴油产量仅次于欧盟,年 [3] 产量为30万吨以上,预计2011年年产量将达到115万吨,2016年将达到330万吨 。 目前生物柴油的制备方法主要有四种:直接混合法、微乳液法、高温热裂解法和酯交换法,其中前两种方 法属于物理方法,虽然简单易行,能降低动植物油的粘度,但所得生物柴油十六烷值不高,低温稳定性差,燃 烧中积炭及润滑油污染等问题难以解决。而高温裂解法虽然过程简单,没有污染物产生,但缺点是在高温下 进行,裂解设备昂贵,反应程度较难控制,且高温裂解法主要产品是生物汽油,生物柴油只是其副产品[1]。 酯交换法是目前生物柴油工业化生产主要采用的方法,通常采用NaOH、KOH、甲醇钠等碱催化精炼植 收稿日期:20100831 基金项目: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ZR2009BQ004);山东省科学院博士基金项目(2008015) 作者简介:金付强(1976-),男,副研究员,主

文档评论(0)

ailuoju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