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桐柏山头去不归
我是喝着淮河水,吃着桐柏山的稻米长大的孩子。从我的眼睛睁开那刻起,我身后的这座大山,就像画一样深深刻印在我的脑海里。我的第一声响亮的啼哭,像划破夜空的惊雷,萦绕在桐柏山上空;我的第一滴泪水,曾滴落在山沟里那带露的枝叶间,像珍珠般地晶莹透明;我的第一次蹒跚学步,像青石板上沉重的敲击,山路上从此留下我的足印;我吃的第一碗米饭里,就混合着黑乎乎的黄荆叶,那是我今生所闻到的第一缕也是最美妙的人间馨香。桐柏山给了我生命,桐柏山给了我成长的养分,桐柏山更给了我展翅飞翔的天空。因此,我这一生一世,跟桐柏山都有着扯不断的关系。
从我呱呱坠地,直至背着简单的行囊走出巍巍桐柏,整整花费了20年时光。在那20年里,我几乎一直与贫穷相伴,而为了能活下去,我和所有的山里人一样,不得不成天在山路上艰难地跋涉。我曾无数次地诅咒过这座该死的大山,也曾无数次地梦想着有朝一日我能头也不回地走出这千里桐柏,可是,我的诅咒又怎么能撼动这无情的现实,我的童年和少年的梦想,在那个贫穷而落后的年代,又是何等的苍白和遥不可期。
我对桐柏山这个名词的了解,是从一本叫《桐柏英雄》的连环画开始的。而我对生我养我的桐柏山,有了真正的发自于内心的敬畏之感,则是从看了一部叫《小花》的电影开始的。我依稀记得当年跟小伙们一起,争着翻看那本不知已看过多少遍的小人书时的情景,那连环画画面虽然线条简洁,人物朴素,可孤胆英雄赵永生的形象在我的心中却是异常的高大和丰满。后来,那部曾轰动一时的电影《小花》在我的家乡上映时,我和我的伙伴们简直不敢相信,人世间竟然有那么凄美动人的,更不相信那穷山恶水里,能生出那么俊美的乡村少女。再后来,我就知道了,我身后的那片一眼望不到边的大山就叫桐柏山,我还知道了电影里故事的发生地,就在离我家不到百里的地方。
我长大成人直至走出山村后,就开始格外关注家乡的那座山,无论从民间故事中,还是从作品里,无论是从新闻媒体中,还是从乡亲们捎来的每一个家乡的信息里。从父亲那里,我还知道了我的家族与桐柏山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我的父亲原本是出生在桐柏山北麓的淮河边,父亲说,小时候站在家门口向南眺望,就能看见延绵几百里的桐柏山。每逢战乱或瘟疫,或者是自然灾害,我的祖辈们多般都会拖家带口,逃向离家几十里的桐柏山,后来,我的家族中渐渐就有人家在桐柏山扎下根,我的父亲之所以能在桐柏山安身,靠的就是那些族人们的帮助。在父辈和祖辈的眼里,桐柏山是穷人的救命山,桐柏山是鄂豫边区方圆几百里穷人们的洞天福地。
我小的时候经常跟父亲一起,去桐柏山腹地看望一个叫丁乐富的爷爷,父亲说他是我祖父的堂兄弟,乐富爷爷少年便成了孤儿,因躲避战乱和地主的迫害,不得已才逃到桐柏山里一个叫火烧寺的地方。在那个方圆几十里没有人烟的地方,乐富爷爷硬是靠一双手,置下了一片不小的家业。乐富爷爷还当过新四军的交通员,为新四军在桐柏山一带活动提供过许多方便,解放后信阳县的第一位姓耿的县长,就是受乐富爷爷帮助最多的那位新四军干部。耿县长为了表彰乐富爷爷对革命所作的贡献,曾在信阳县城为他安排好工作,可乐富爷爷因过于留恋他自己的那片世外桃源,终于放弃了城市,一生与桐柏相守。乐富爷爷因不能生育,没有子女,他死后,乡亲们根据他的嘱托,将他埋在村后的一座山头上。直到今天,每到清明,我都会去给乐富爷爷上坟烧纸。我站在乐富爷爷特意为自己选定的福地里,遥望四周环抱着的苍翠群山,心中便涌出许多感叹,是啊,是眼前这青山绿水养育了乐富爷爷,给了他几十年安定的田园生活,有什么样的借口,能让他离开给了他生命的桐柏山呢?他死后,又有什么理由不把自己埋在这高高的桐柏山头?
我对桐柏山有了更多更具体的了解,是在2011年的5月。当随州作家协会通知我要到桐柏山腹地采风时,我几乎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因为我很早以前就计划过,等有了一定条件,我一定要将桐柏山走遍。这次机会终于有了,而且还有一群作家和诗人作伴。
在桐柏山主峰南麓的随县新城小镇,我们同行的20多位作家,一直都在向当地干部和群众了解关于桐柏山情况,在那些老旧的村庄里,我们不断地听当地老人们讲述戴家仓屋和解河戏楼当年的辉煌,听当地的文化站长讲南宋末年,新城守将边居宜英勇抗元的悲壮故事。同行的包毅国先生为了让我们更快更详细地了解桐柏山,竟全然不顾医生的嘱咐,利用午睡时间为我们讲解桐柏山的历史地理和山水人文,他的引经据典,他的关于随文化与桐柏山文化的关系研究,一般文化人是难以达到如此境界的。
那天黄昏时分,我们站在住居的山庄,向北仰望几十里外的桐柏山主峰,夕阳正将那桐柏极顶上的云台禅寺镀上一层金黄,此时,几朵紫色的浮云正由东向西游向太白顶,使本来就很令人向往的神山,更增添了几分庄重和神秘。同行的戴老师说,这也许就是人们常说的紫气东来吧,我说是啊,何止是东来的紫气,那不正是世世代代生活在这里的老百姓们的福气么?
桐柏山是座英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