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拟平热度夏汤治疗小儿夏季热经验.docVIP

自拟平热度夏汤治疗小儿夏季热经验.doc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自拟平热度夏汤治疗小儿夏季热经验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自拟平热度夏汤治疗小儿夏季热经验 潘富荣 (江西省乐安县潭港卫生院 344300) 【中图分类号】R2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 (2010)30-0320-02 【摘要】 小儿夏季热为功能性低热,现代医学治疗往往无法取到满意的疗效,运用中医中药方法治疗,确有其独到之处,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运用中药治疗,并随证用药,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 中医中药 辨证论治 小儿夏季热 平热度夏汤 小儿夏季热又称为“夏期热”,是东方民族特有的生理反应现象是我国中南地区及东南沿海地区夏季婴幼儿特有的疾病。主因是夏季气候炎热,环境温度升高,加上婴幼儿的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尚不成熟,导致体温升高。临床以长期发热不退、口渴、多饮、多尿、汗闭或少汗为主症,与治疗夏季热所称“小儿疰夏”、“暑热消渴”、“饮溺病”、“阳明经热证”等颇相类似,近代也称“婴儿汗闭性暑热症”、“小儿暑天发热口渴多尿综合征”。本病的成因除与体质因素有关外,尚有下列4个方面:一是脏腑娇嫩,气血未充,入夏后,每因断乳后伤食停痞,蕴面发热;二是禀赋不足或病后体虚(尤其是气阴不足),入夏之后,不耐暑热熏蒸,遂致伏燥、伏火。发为本病;三是小儿素体肺胃热盛,盛夏暑热蒸迫,肺气与胃阴受损面致本病;四是夏季发热缠绵日久,蒸热不止,阴损及阳,肾阳不振,脾阳运化失职,脾肾两虚也可发病。“发烧”是夏季热最常见的症状,其高烧型态多呈现规律性。体温每天从清晨起逐步上升、中午持续、午后渐退、傍晚最低,入夜后又开始升高,每日体温呈规则变化,一直持续到夏季结束为止。期间除了发热及些许食欲不振、哭闹等反应外,少有其它不适症状。此症状常发生在3岁以下幼儿,尤其是小于1岁的宝宝。对于夏季热的治疗,目前西医并无良策,只能治其标,不能治其本,我国传统中医则有标本兼治之法,笔者在基层从医近20年,以自拟平热度夏汤治疗夏季热患儿十余例,疗效颇为满意,特作介绍以飧读者。 方药组成:柴胡、竹叶、黄芩、青蒿、全皮、牛膝、银花、甘草各3-6克,生地、太子参、石斛各4-9克,肉桂(后下)0.5-1.5克,每剂以带露水之新鲜嫩荷叶一朵为引,每日一剂煎两次取汤代茶饮。加减:体虚者加黄芪、党参、西洋参;实热者加石膏(先煎)、知母、白茅根;纳差者加麦芽、神曲。 例1、黄times;times;,女3岁,2001年9月6日来诊,平素体弱多病,因多次发热在县级医院治疗后未见明显疗效,诊断为夏季热而转入我院要求中医治疗,刻下患儿身体瘦小,测肛温38.9℃,纳差,形瘦,面色偏红,呼吸气粗,察其舌红苔黄,指纹淡紫色,诊断为小儿夏季热实热型,处以自拟平热度夏汤加石膏5克(打碎先煎)知母4克桑白皮4克,共3剂,每日一剂煎汤代茶饮,每日至少煎服2次,3剂后热平,食增,去石膏5克(打碎先煎)知母4克桑白皮,加太子参,麦芽10剂以养阴善后,10天后复诊,患儿基本恢复正常,继以10继巩固疗效,至今未发。 例2、李毛毛,10个月,在省城大医院诊断为夏季热而转入我院要求中医治疗,刻下患儿身体瘦小,纳呆,测肛温38.2℃舌干红苔薄黄,指纹淡紫色,诊断为小儿夏季热气阴两虚型,处以自拟平热度夏汤加西洋参2克,当归3克,熟地3克共2剂,每日一剂煎汤代茶饮,每日至少煎服2次,2剂后复诊,患儿热平,面色转红润,纳增,再服三剂,诸证悉退,继以10剂调理而愈。 例3、黄毛毛,9个半月,在县人民医院诊断为夏季热经五条输液治疗未见明显好转而转入我院要求中医治疗,刻下患儿身体瘦小,面色无华,纳呆,测肛温38.9℃,察其舌干带红,苔薄黄,指纹淡紫色,诊断为小儿夏季热气血两虚型,处以自拟平热度夏汤加石膏4克(打碎先煎)西洋参2克,太子参3克,麦芽3克当归4克,熟地4克,共2剂,每日一剂煎汤代茶饮,每日至少煎服2次,2剂后复诊,患儿热平,面色转红润,纳增去石膏4克(打碎先煎)再服3剂,三诊患儿热退至37.0℃以下,纳可,面色红润,患儿各方面情况基本恢复正常,继以10剂调理而愈。 体会:本方柴胡为少阳证要药,善和解退热、善治寒热往来,以为君药,竹叶、黄芩、银花以清实热为主,青蒿、全皮善清虚热共为臣药,以虚实两清,甘草补中益气以甘温除热,兼调和诸药,肉桂(研末冲服)善能引火归元,生地、太子参、石斛能养阴益气清热,牛膝能引血热下行,带露水之新鲜嫩荷叶善清暑益气,诸药合用虚实兼顾,共奏清暑益气之功。

文档评论(0)

xyz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