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先进党员事迹
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先进党员事迹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先进党员事迹 历经7小时25分,行程628公里,11月8日16时15分,2头长江江豚从湖北天鹅洲国家级豚类保护区被安全送到安徽XXX西江长江江豚迁地保护区。10日后,又将有2头安徽XXX西江长江江豚迁到湖北天鹅洲。此次迁地保护行动刷新了我国长江江豚迁地运输的最长距离,同时也拉开了我国长江中游和下游江豚种群互换的序幕。这项工程的背后,少不了XXX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XX多年来对江豚的研究和保护。湖北、安徽江豚的互换让他看到了长江江豚有效保种的新希望。 中国长江豚类易地保护开拓者之一,在安徽实施江豚捕捞第一人,我国用深水围网救护江豚并顺利繁殖小江豚的第一位知名鲸类专家,——XXX师范大学教授XX从事江豚保护30多年,脚迹踏遍大半个长江流域,是一名生态保护的忠诚卫士。XX年度全国水生动物保护海昌技术奖获得者。 迷彩服、黑胶鞋,站在一群渔民身边,身为大学教授的XX毫无“违和感”。下水拉网、抬船,他的动作也和渔民们一样娴熟。XX说自己“就是个干粗活的”,可他这“粗活”却也干出了水平。 长江流经安徽省境内长约416公里,俗称八百里皖江。30年里,为了保护江豚这个濒临灭绝的“水中大熊猫”,XX在八百里皖江上不知道走了多少个来回。从1985年至今,他与江豚已经打了30多年的交道。他组织江豚野外考察和救护近百次,解剖死亡江豚200多头,脚步踏遍大半个长江流域,东起上海,西至湖南城陵矶。只要有江豚出没的地方都曾经留下过他的身影。 他是安徽省第一个主持开展长江江豚活体捕捞成功的人,长江XXX江段第一个提出江豚保护工作的人,XXX江段第一个长江江豚救护中心建立的推动者。 上个世纪80年代,由于长江干流生态环境恶化,白鳍豚数量锐减,为了保护仅剩的300多头白鳍豚,需要把白鳍豚捕捞到故道中保护起来,而当时我国的淡水豚捕捞技术还是一片空白。为了探索白鳍豚的捕捞技术,XX从当时数量相对较多的江豚入手,从1988到2001年,每年春天都会“漂”在长江上,累计有3年多的时间吃住在渔船上。 1992年,XX在安徽铜陵江段首次成功捕捞到7头江豚,这是安徽省首次捕捞淡水豚成功。 XXX江段素来河道弯曲,众多的河汊和无人沙洲使得渔业资源十分丰富,一直是长江江豚的重要栖息地之一,与洞庭湖、鄱阳湖并称“长江江豚三大生存场所”。 然而,XXX江段江豚保护工作与高密度的江豚分布现状极不相称,在XX年以前,XXX甚至没有开展江豚保护这一工作,更别提给江豚治疗康复的救护区和生存的迁地保护区。 XX来到XXX师范学院第一件事,就是向XXX渔政局建议在西江建设江豚迁地保护区。为了西江保护区的建立,XX四处奔走,参加各种学术会议时,不止一次向媒体介绍西江迁地保护的观念,希望得到社会舆论的关注。经过XX和XXX渔政局多番努力,XX年4月,当地政府终于同意在西江划出一部分水域,建立长江江豚救护中心。当年,在XXX西江长江江豚救护中心,他救护了5头江豚,一有空就要奔波30公里外的西江,照看江豚。而恰逢此时,他83岁的岳母摔跤骨折后住院,他不得不承担起照料家人和江豚双重任务。由于过度劳累,胆囊炎急性发作,不得不入院治疗。每天见他手腕绑着红色绷带,清早溜进病房,打完点滴,再溜出医院。由于没有得到良好的休息,打了20多天点滴炎症才有所控制。医生建议他做个微创手术解除胆结石,他却总是说“没有时间”。 在江上“漂了”几十年,在野外工作更是落下了多种疾病,几次与死神擦肩而过,但是XX从未想过放弃。“我目睹白鳍豚灭绝,眼见得江豚又要消失,如果说长江容纳不了水生动物,哪又能容纳我们人类。”XX说,“我这个人也没有其他的本事,既然做了一件事情就把它做好,所以我一辈子只做一件事情—江豚保护。” 在专心研究保护江豚之外,XX还用自己科研经费资助青年老师进行科学研究,用自己的专家津贴资助学生或环保志愿者公益活动。他经常说:“钱是身外之处,花在工作上,心里踏实!”。(记者宋艺整理)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