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级优秀乡镇团干部先进事迹材料.docxVIP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省级优秀乡镇团干部先进事迹材料

省级优秀乡镇团干部先进事迹材料   省级“优秀团干部”这闪光的荣誉,记载了一个热心于农业科技活动的青年团干部的成长历程。展现了新时期一名青有志青年身处平凡之地创不凡业绩的风采。他就是省XX市环山镇政府的干部刘梓玉。在农村这片广阔的天地里,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青年共产党员在带领青年科技致富路上的无悔追求。   1994年,19岁的刘梓玉在环山参军入伍。每次回来探亲,他从家人、朋友那里听说,粮难卖,变现难,种粮已经不挣钱的议论,他就和他们探讨种植经济作物,创绿色品牌,和市场挂钩,可乡亲们都暗笑:“你个当兵的,对种地不懂,一靠地、二靠天、三靠美国的二铵,种什么也离不开种黄豆,管他挣钱不挣钱,好卖!”他听了这话很不服气,假如有一天我有一块地----。他摽上了劲。九年后的2003年,他转业离开军营。有的战友劝他和他一起到南方支下海,去办公司挣大钱。有的首长要带他去好单位,安排个好位置,待遇优厚。他都拒绝了,他就一门心思,想回家乡,用家乡的土地发展自己的鸿图大业。   他是有准备而来的。部队的驻地就在ZZ市里,每届ZZ经贸洽谈会,他都参加,特别是在农产品展台前面,他更是流连忘返,看到人家利用科学技术培育出来的绿色无污染的特色农产品,他都羡慕不已,每次他都搜集一摞资料,一有休息时间就坐下来学习,正是有了这样的兴趣和志向,他又三次参加了在VV市举办的经贸洽谈会,仅这项支出,他就花去了六、七千元。他还和几家科研所建立了联系,定期收到他们寄来的农业科技信息,市场信息,供求信息。   2003年,刘梓玉从部队转业到环山镇政府。妻子一再留他在市里工作,不为了别的,为了家,为了孩子,可他铁了心,一门心思回农村,就是这个原因,妻子买断工龄,在家照看上学的孩子。家里的人也不理解,“人们都往城里去,你还到农村来有啥意思?”“梓玉啊,你将来得后悔!”可他就是不回头。   镇政府安排他担任街道办主任的职务,一个乡镇,关于街道的业务是不多,他有了更多的时间学习农业科技知识,和全国十余家信息公司,种业公司杂志社有了广泛的联系,成为《农民致富之友》的发行员受《农民致富之友》杂志社的委托,建立了发行站,在MM地区西部独家代理1元钱书店,投资4千余元,把5000余本一元钱的农业科技书籍推荐介绍给广大村民。他的办公室就在办公楼一楼最偏僻的东头,平常比哪个办公室的人都多。来的都是各村的青年农民,他们有的来打听供求信息、有的来咨询技术、有的来向他讨教。他都热心的接待,不厌其烦的给讲解,宣传。有的青年就问他:“刘老师,你对这个技术都懂,那个信息都明白,你咋不照量照量?”梓玉也知道不能光说不练。你看他的床头,办公桌上,这个科技杂志,那个技术报纸,还有信息资料,一摞一摞的。他这是厚积薄发,该出手时,就要出手了。   XX年,他在农村报上看到两条种植天麻的信息,觉得种植天麻致富切实可行,他就按照农村报上刊登的地址,到FF市进行了实地考察,看到人家种植的非常成功,他决定试一试。他就在那户天麻种植户家中学习了一个星期。直到把天麻种植技术全都掌握了,他又花了9000元买回了50斤天麻种子,在环山镇政府办公楼后院的空闲地上种植了50平方米。他严格按照天麻栽培技术规程操作,一有时间就到他的天麻棚忙。为了种好天麻,几个月不回一趟家,有时家里的孩子不舒服了,从ZZ打过电话来,他只好让妻子领着去医院,打针,他的女儿在电话里说:“爸,人家孩子上学都有人接送,就我没有人管”。刘梓玉心里也不得劲,只好说:“爸这边不有摊子事吗!忙不过来”放下电话,他也愣一阵子神,回过神来,自己对自己说:“铺下摊子,还得继续整呀!”他的六十多岁的老父亲看见儿子忙不过来,也过来当帮手,锯木段,搭架棚,镇里的锅炉工也过来帮忙。就是这样经过180天的精心管理,他种植的天麻获得了好的收成,收获鲜天麻1100余斤,按当时的市场价格,每斤20元计算,这次收获产品总价值22000元,除去成本,纯获利11000元,XX年5月9日,《农村报》刊登了他种植天麻成功的报道,周围的乡亲们听说他种天麻,都过来参观学习,几年来,共有28户农民在他这里取经,学习,他对远道来的热心接待,诚心传授,电话咨询者络绎不绝,他在招待费和手机费上,就花掉了五千多元,别人说他:“你咋啥傻事都干,他们都学会了,不得抢你的市场吗”刘梓玉说:“特色种植我就是想让它在家乡形成规模,只要有规模,才能出更大的效益。”   现在,天麻种植技术,已被他推广到远至YY;近到TT等地,XX年,达到460余平方米。这一年的6月,他利用自己留天麻种子又种植了3100平方米天麻,用于繁育种子,XX年1月收获天麻种子1800斤,都由MM北方药材开发研究所回收,如果每市斤按10元计算,这茬天麻毛收入就达到18000元。   不甘寂寞,总想大显身手的刘梓玉又在XX年4月自己投资,自己收入的方式

文档评论(0)

a888118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