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果香飘新农村.docxVIP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茶果香飘新农村

茶果香飘新农村   在湖北省XX县水坪镇192平方公里的版图上,有2.5万亩茶园,12000亩干鲜果基地,绿色的绒机,织就了农民金色的希望。经过多年的奋斗,水坪镇茶农的钱袋子鼓了,果农的生活富裕了,生活住居的环境逐步改善了,走出了一条以特色产业兴村富民的新路子。 发展茶果产业,农民找到了增收的抓手   水坪镇前进村是全镇最大的茶叶专业村拥有茶园5628亩,户平10亩茶园,每年仅春茶一季茶农人均实现收入1800多元。1999年春、夏、秋三季在当地党委政府的组织下,动员组织全镇2.6万劳力,集中连片在该村开挖5000亩茶带,种植优质速生茶,7年过去了,5000多亩茶园陆续进入盛产期,当年挥汗建成的茶园如今成为茶农们的“钱庄子”。该村茶农赵昌德每年茶叶收入都在1万元左右,全村90%的茶农因茶致富后都盖起了1至2层的小洋房,成为全镇首富村。   前进村发展茶叶兴村富民只是该镇走特色产业强镇富民的一个缩影,该镇党委书记沈守意说:“建设新农村,产业发展是关键,有产业优势,就有发展的优势,从95年以来,我们镇党政班子换了4届,但我们始终坚持茶果兴镇不动摇,硬是一张蓝图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牢牢地抓住产业发展这一农民增收的‘牛鼻子’,就是我们成功的经验。”   变不可能为可能,荒山河滩也能生出“金娃娃”   油坊梁村是一个典型的水贵如油的高山村,早年因植补遭到严重破坏,坡上、地里蓄不住水,下雨三天土壤庄稼随水一起流了,天干三天地结如板,人和庄稼一样受旱,当地农民形象地说:“天干三天球了,雨涝三天流了。”然而自从油坊梁被定为市重点扶贫村后情况就发生了逆转,原来该村有150亩茶园,XX年又开发荒山发展了200亩,人平达到5分地的茶园,原来祖祖辈辈走了几百年的黄泥巴路改成了水泥路,原来鸡屎、猪粪满院,被以能源沼气为主的“一改三建”给治理的清清爽爽,206户765人的小山村有了特色支柱产业,有了行走干净通达的水泥路,有了干净卫生的生产、生活环境,村民们心情格外开朗,该村76岁的老党员夏吉敖按捺不住内心激动,“茶叶能赚钱,比种啥都合算。”而在船形寨村,80亩河滩地上桃树、李树繁花似锦,既能牢牢地挡住河水,又保证果农每年近10万元的“进帐”。果农秦明安告诉笔者:“我河滩上4亩早熟桃园,上市季节每天早上出售300多斤,收入700多元,桃树就是我家的“摇钱树”。 新农村到底咋发展,咱再议一议   金铜岭村是水坪镇变化最大的村,绝大部分住在靠XX河的东北边山边子上,大多都是干打垒,土木结构的泥瓦房,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河南边则是居民小区。新农村的春风一吹来,南边的居户庆幸迁建过来了,北边的人更感到住户稀一些,地场宽一些,空气新鲜些。今后,新农村到底咋发展?3月中旬的一次村民议事会上,老党员、老支书吴志贵率先发言:“新农村建设,归根结底还是要发展生产。你们看,人家吴志卫自己花钱承租20多亩水田发展福鼎大白茶,年收入近20万元,盖起了2层楼房,还有其他搬到河那边盖楼房的,哪一家不是靠生产发展富起来的,我看新农村建设说到底还靠发展生产。”过去吴志卫为给茶园上有机肥自己请师傅造了一个专拉大粪的车子到XX二中运大粪,现在金铜岭村建沼气260多口,给茶果树上肥全部用自家沼气池的废液渣,绝大多数有沼气池的家庭,用农家肥发展生产又环保又绿色。“我们从建生态家园入手,量力而行,建干净、卫生??清洁的农家小院,也是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途径,涮尽油盐罐建楼房,房子盖了人却穷了,那也不一定科学”,村民陈道华也有自己的看法。   金铜岭村通村水泥路建成后有40余户将房屋迁建到通村水泥路两侧,青一色2层楼,形成了一条街,而且自来水、沼气、厕所、柴屋配套,看不到渣、沫、柴、草的乱象。村北边的许多农户也逐步改造土木结构干打垒房屋,他们都按梯级排列,整齐划一,整洁卫生。所有老屋基一律返垦复耕,并种上桃树、李树、樱桃树等。“平坦大道绕山庄,农家楼舍林中藏”已成为金铜岭村新农村建设的真实写照。

文档评论(0)

a888118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