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深基坑支护结构内力与变形研究进展(专业论文)
科 学 技 术 与 工 程Vol. 12 No. 21 Jul. 2012第 12 卷 第 21 期 2012 年 7 月1671— 1815( 2012) 21-5242-07Science Technology and Engineering2012 Sci. Tech. Engrg.建筑技术深基坑支护结构内力与变形研究进展王晓楠王建良(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昆明勘察设计研究院,昆明 )摘 要 深基坑支护结构内力与变形研究已经成为岩土工程研究中的一个新领域。介绍了深基坑支护结构内力与变形的国内外研究现状,阐述了支护结构与岩土体相互作用、支护结构内力与变形计算方法和支护结构内力与变形监测研究进展,对 目前深基坑支护结构内力与变形研究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以后的发展方向。关键词 深基坑支护结构中图法分类号 TU473. 11;内力 变形相互作用计算方法监测文献标志码 A国外对基坑支护结构研究有较早的历史,早在20 世纪中期,Terzaghi 和 Peck 根据地铁支护结构的 实测资料,提出著名的 Terzaghi-Peck 表观土压力理 论[1—3],这个理论后来被很多国家的基坑支护设计 广泛采用。而在中国,基坑工程从 20 世纪 80 年代 开始兴起,由于高层建筑地下室建设和地铁工程建 设的需要,出现大量的基坑工程。基坑工程本身涉 及岩土和结构工程,且在当时,在很多情况下,基坑 支护结构属于临时工程,最终没有得到重视,基坑 支护结构的受力计算和理论研究一直没有形成系 统。在 20 世纪末期,随着中国的城市化进程飞速发 展,掀起基坑工程热潮。 随着基坑开挖深度的增 加,以及工程事故的发生,基坑支护结构研究才引 起建筑工程界的重视。之后,深基坑支护结构研究 得到长足的发展和重视。开挖深度大于或等于 4 m 的基坑为深基坑,深 基坑进一步划分为: 稍深基坑( 4 m≤H≤6 m) 、中深 基坑( 6 m < H ≤ 13 m ) 、颇深基坑 ( 13 m < H ≤ 18 m) 、甚深基坑( 18 m < H≤23 m) 、特深基坑( 23 m < H≤30 m) 和超深基坑( H > 30 m) [4]。基坑支护是 指用于支护垂直岩土坡的桩、墙及支撑或锚杆等组 成的支护结构。诸多学者对有关深基坑支护结构研究进展做了分析,如丁翠红[5]等对深基坑支护结构土压力分 布规律及土压力计算方法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分 析其中存在问题及今后研究方向; 刘艳军[6]等介绍 深基坑变形控制的国内外研究现状,阐述了基坑变 形机理,分析和探讨了基坑变形设计计算方法、基 坑变形预测方法和基坑工程施工监测,对目前深基 坑变形控制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和发展趋势进行 了探讨; 范建[7] 等则对基坑变形预测方法做了概 述。最近十年,深基坑支护结构研究有了长足的发 展,但未见文献分析目前深基坑支护结构内力和变 形研究概况,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开展此项工 作,并分析当前研究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研究方向。1支护结构与岩土体的相互作用深基坑开挖及支护不仅涉及岩土力学中典型的变形、强度和稳定性问题,还涉及到支护结构与 岩土体的相互作用问题[8—12]。支护结构与岩土体 的相互作用是影响支护结构内力与变形的重要因 素。因此,深基坑支护结构计算要考虑基坑周边一 定范围内岩土体与支护结构的协同作用。深基坑工程是一门系统 工 程,支 护 结 构 类 型 多,目前主要有钻孔灌注桩、土钉强、钢板桩和地下 连接墙等[13]。不同支护结构体系与岩土体的相互 作用机制不同。因此,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阐述支2012 年 4 月 9 日收到第一作者简介: 王晓楠( 1965—) ,女,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 地质勘查与地质灾害防治研究,E-mail: kmust2012@ 163. com。21 期王晓楠,等: 深基坑支护结构内力与变形研究进展5243或大范围的无摩擦接触和粘着接触[34]。Johnson 于1985 年在专著中讨论弹塑性体和黏弹性接触问题。 由于解析方法研究接触问题的复杂性,一些复杂接 触问题始终没有得到解决。护结构与岩土体相互作用。1. 1土压力土压力问题是土与结构物相互作用的结果,是 岩土工程的基本问题,也是岩土工程设计中首要确 定的内容。传统的支护结构设计理论仅考虑三种 极限状态下的土压力,即主动、被动和静止土压力, 这些古典土压力理论的完全弹性、平面滑裂面和墙 背光滑 等 假 设 导 致 计 算 结 果 与 实 际 情 况 相 差 甚 远[14]。认识传统土压力理论的缺陷后,很多学者对 土压力计算方法进行了改进: 用极限分析方法研究 古典 Coulomb 直线破坏机理问题[15,16]; 考虑土拱效 应的土压力理论研究[17]; 考虑开挖卸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国标阀门型号编制方法JBT308-2004.PDF
- 2024年福建省能源石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春季校园招聘455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pdf
- 76G-3预应力长向圆孔板.pdf
- 数字媒体艺术_梦境主题“梦幻之旅”插画绘本设计.docx VIP
- 演示文稿国际结算的几种方式.ppt VIP
- C被遗弃的少女 das verlassene magdlein声乐正谱五线谱钢琴伴奏.pdf
- 七年级下数学数形结合附答案解析.pdf
-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 岩石与土壤 5 岩石、沙和黏土.ppt VIP
- 软件系统试运行报告.doc VIP
- DLT 284_输电线路杆塔及电力金具用热浸镀锌螺栓与螺母.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