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概论第六章.ppt

  1. 1、本文档共14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纺织概论第六章

3.钢领板的运动要求: a.短动程升降,一般上升慢,下降快。 b.钢领板每次升降后要改变方向 c.管底成形阶段绕纱高度和级升由小 逐渐增大。 二、细纱机的成形机构 (一)钢领板的短动程升降和成形凸轮 故 钢领板升降速度 (Δ:卷绕节距t:卷一圈纱所需的时间) (n:卷绕转速) 所以 而 钢领板的升将速度随卷绕直径 的不同而变化,其变化规律由成形凸轮(外形曲线根据卷绕方程设计)控制。 成形凸轮转一周,钢领板完成一次升降,凸轮的升弧和降弧对应钢领板升降速度比。 P217 图 6-26 (四)管底成形机构 (三)钢领板和导纱板逐层级升 (二)导纱板短动程升降 第六节 降低细纱断头率 细纱断头不仅影响质量、产量、消耗等指标,又是整个纺部生产状况的综合反映。 一、细纱断头的规律和实质 1、断头分类 成纱前断头:主要发生在喂入部分和牵伸部分 成纱后断头:加捻卷绕机件不正常,气圈形态不正常,操作不良,工艺设计不当等。 细纱断头主要是成纱后断头。 2、断头规律 (1)一落纱中断头分布是小纱多,中纱 少,大纱多于中纱。 (2)成纱后的断头分布是纺纱段最多, 卷绕短较少,气圈段很少。 (3)纺纱张力较大,而单纱强力较低时 容易断头。 (4)随着锭速或卷装的增大,张力增大, 断头增多。 (5)由于机械原因,少数锭子可能重复 断头。 (6)气候温湿度波动,配棉成分变差时, 均会使断头增加。 2.后区牵伸工艺路线 (1)一类工艺路线与二类工艺路线 一类工艺路线:采用较小的后区牵伸倍数,充分发挥前区牵伸能力,获得必需的总牵伸。 特点: ① 后区牵伸倍数小,纱条紧密度大, 牵伸力大,牵伸力不匀率小。 ② 适当的后区牵伸,使后区须条在牵 伸中发挥匀伸作用。 ③ 使粗纱捻回发挥良好的作用,不产生 捻回重分布现象。 ④ 工艺适应性广,纺纱条件变化不大时, 后区工艺一般不须调节,简化工艺管 理。 二类工艺路线:保持前区牵伸倍数不变,采用较大的后区牵伸,获得必需的总牵伸。 特点:适用于喂入纱条结构良好时(纤维整齐度好,条干均匀,结构均匀,捻度少)。 (2)机织纱工艺与针织纱工艺 因织物的形成方式不同,对细纱有 不同的质量要求。 针织纱后区工艺——二大一小 较小的后区牵伸倍数 1.2倍以下 较大的粗纱捻系数 105-114 适当放大后区中心距 (3)V型牵伸后区工艺 粗纱捻系数可略增大,后区牵伸倍数在1.5倍以下。 五、国外新型细纱机牵伸装置及 工艺特征 德国 SKF 型牵伸 依纳 V 型牵伸 绪森 HP 型牵伸 瑞士立达 R2P 型牵伸 第四节 加捻卷绕与高速元件 一、细纱的加捻与卷绕 (一)加捻卷绕的过程 细纱加捻过程 细纱加捻 细纱卷绕 即 实现卷绕: :锭子转速 :钢丝圈转速 卷绕转速: 卷绕线速: :卷绕直径 正常卷绕: :前罗拉线速度。 (二)细纱加捻的实质和捻系数的选择 1、加捻后的纱条的变化 形成加捻三角区: 截面 扁平状→圆柱形 纤维排列 平行→螺旋形 纤维分布规律 内层:长细纤维较多 外层:粗短纤维较多 细纱加捻过程 2、细纱捻系数的选择 (1)细纱捻度与成纱机械物理性能 ① 成纱强力 强力P = F + Q F:纱线断裂时,滑脱纤维受到 的摩擦阻力 Q:断裂纤维的强度 捻度↑,F↑,P↑,但捻度↑↑,捻回角β↑,纤维强力的轴向分力↓,Q↓,使P↓,又捻度过大,增加纱条内外层纤维应力分布不匀,加剧纤维断裂的不同时性,使Q大大降低,P也降低。 生产上选用的捻度一般小于临界捻度,既有利于强力,又能提高产量。 ②细纱断裂伸长 细纱断裂产生的伸长: 纤维间相互滑移产生的伸长 随捻度的增加而减小。 纤维受控产生的伸长 随捻度的增加而增加 细纱受控时因直径变小产生的伸长 随捻度增加而增加 实际上,以后两种情况占主导,因此,一般情况下,捻度增加,细纱断裂伸长增加。 ③细纱弹性 弹性:弹性伸长和总伸长的比值 捻度较小时,捻度增加,弹性增大,捻度较大时,捻度增加,弹性反而减小。生产上选用的捻度应接近细纱弹性最大的捻度范围,以获得良好的性能 ④光泽和手感 捻度大,捻回角大,光泽差,手感坚硬。 捻度小,捻回角小,光泽柔和,手感柔软,但过低的捻度使纱易发毛,表面松烂,又影响光泽和手感。 ⑤捻缩 加捻后纱线产生缩率,影响最终成纱线密度,工艺设计时应加以考虑,与捻缩有关的因素有捻度、纱

文档评论(0)

wyj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