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遗传信息传递-1
第七章 遗传信息的传递;DNA;;遗传信息传递的中心法则概述; 中心法则总结了生物体内遗传信息的流动规律,揭示遗传的分子基础,不仅使人们对细胞的生长、发育、遗传、变异等生命现象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而且以这方面的理论和技术为基础发展了基因工程,给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深刻的革命。;第一部分 DNA的生物合成
第二部分 RNA的生物合成
第三部分 蛋白质的生物合成;DNA的每一条链都含有合成它的互补链所必需的全部遗传信息。
DNA在复制时,两条链解开分别作为模板,在DNA聚合酶的催化下按碱基互补的原则合成两条与模板链互补的新链,以组成新的DNA分子。这样新形成的两个DNA分子与亲代DNA分子的碱基顺序完全一样。;由于子代DNA分子中一条链来自亲代,另一条链是新合成的,这种复制方式称为半保留复制(semiconservation replication) 。;A
G
G
T
A
C
T
G
C
C
A
C
T
G
G;如何证明?;DNA以半保留方式进行复制,是在1958年由M. Meselson 和 F. Stahl 所完成的实验所证明。;密度梯度实验;按半保留复制方式,子代DNA与亲代DNA的碱基序列一致,即子代保留了亲代的全部遗传信息,体现了遗传的保守性。 DNA的半保留复制表明DNA在代谢上的稳定性,是保证亲代的遗传信息稳定地传递给后代必要措施。;复制起始点:
DNA复制要从DNA分子的特定部位开始,此部位称复制起始点。
复制子(Replicon)
基因组能独立进行复制的单位称为复制子,每个复制子都含有一个复制起点。它是复制的功能单位。; 在复制的起始点处,DNA双链部分解开为单链,形成叉子形状称复制叉(replication fork)。;2.2 DNA复制的起点和方向的类型
1) 两个起点,两个生长端的相向复制
DNA每条链有1个复制起点,分别合成1条新DNA,两条新链相向合成,每个生长点只有1条链合成,这种方式存在于线性DNA病毒。
2) 1个起点,1个复制区的单向复制
DNA两条链的复制起始点在同一位置,复制向一个方向运动,两条DNA链均被复制,这种方式偶见于一些环形DNA的复制。
3) 1个起点,两个复制区的双向复制
这种DNA复制方式最为普遍,复制起始于1个位点,形成两个复制区向相反方向运动,在每个复制区两条DNA链均被复制。;DNA复制的起点和方向示意图;原核细胞DNA复制只有一个复制起始区,因此它只有一个复制子。通常细菌、病毒和线粒体的DNA分子都是作为单个复制子完成复制的。
真核生物的染色体DNA是线形双链分子,含有许多复制起点,因此是多复制子,每个复制子约有100-200Kbp。人体细胞平均每个染色体含有1000个复制子
病毒DNA多种多样,环状或线形,双链或单链,但都是单复制子。 ;E.Coli DNA复制起点的gene mapping;E.Coli染色体DNAθ复制: 复制时有一个复制起点,双向展开,形成θ状中间物,直至两个复制叉相遇,这种复制称θ复制。 ;亲代双链(或单链)DNA的一条链在DNA复制起点处被切开,其5‘端游离出来。DNA聚合酶Ⅲ便可以将脱氧核糖核苷酸聚合在3’-OH端。当复制向前进行时,亲代DNA上被切断的5‘端继续游离下来,并且很快被单链结合蛋白所结合。因为5’端从环上向下解链的同时伴有环状双链DNA环绕其轴不断的旋转,而且以3‘-OH端(+)为引物的DNA生长链则不断地以另一条环状DNA链(-)为模板向前延伸,因而称为滚环(Rolling circle)复制。 ;双链环在固定点解开进行复制,但两条链的合成是高度不对称的,一条链先复制,另一条链保持单链而被取代,在电镜下可以看到呈D环形状。待一条链复制到一定程度,露出另一链的复制起点,另一条链才开始复制。这表明复制起点是以一条链为摸板起始合成DNA的一段序列;两条链的起点并不总在同一点上,当两条链的起点分开一定距离时就产生D-环(D-loop)复制。;3 原核细胞的DNA复制;;3.2.1 DNA聚合酶(DNA Polymerase);大肠杆菌DNA聚合酶;1956年Kornberg等在E.coli中发现的第一个DNA聚合酶,是DNA复制研究中的重要里程碑,因此于1959年获得诺贝尔化学奖。;功能
(1)5′→3′聚合作用
(2)3′→5′核酸外切酶的活性
(3)5′→3′核酸外切酶的活性
(4)焦磷酸解作用
(5)焦磷酸基交换的作用
因此它属于一种多功能酶;用胰蛋白酶或其他蛋白水解酶处理DNA pol I可以得到两个片段。;;5? 至 3? 的聚合活性,催化的反应: ;DNA pol I 5′?3′聚合作用示意图;酶的专一性主要表现为新进入的脱氧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滤油器体的工艺规程及夹具设计.doc VIP
- 2025年3月22日山东事业单位统考《行测》真题(含答案).pdf VIP
- 2025-2026学年人教版(2024)小学体育与健康二年级全一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第一学期).docx
- 建设单位安全管理体系如何建立.docx VIP
- 苯妥英钠的合成.pdf VIP
- 中国糖尿病肾脏病基层管理指南解读PPT课件.pptx VIP
- 陕西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答案《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解读与高质量发展》(1).pdf VIP
- 2024年全国中考数学考试大纲 .pdf VIP
- 聚乙酸乙烯酯乳液(粘胶剂)-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pdf
- 体外膜肺氧合ECMO讲解.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