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遗传学的历史 PPT
1
遗传学的历史(一)
2
遗传学的定义
研究基因的结构、功能及其变异、传递和表达规律的学科。
3
4
晋武帝 司马炎
晋惠帝 司马衷
5
北齐后主高纬
北齐帝王高洋
8
9
X连锁隐性遗传的典型系谱有如下特点:
⑴ 人群中男性患者远较女性患者多,在一些罕见的XR遗传病中,往往只看到男性患者
⑵ 双亲无病时,儿子有1/2的可能发病,女儿则不会发病,表明致病基因是从母亲传来的;
⑶ 交叉遗传
⑷ 系谱中常看到几代经过女性携带者传递、男性发病的现象;如果存在女性患者,其父亲一定是患者,母亲一定是携带者
10
希波克拉底(BC460~BC370)
希波克拉底的遗传学观点:
一、遗传有物质基础, 而且是以看不见的颗粒形式(“种子”)传递的。
二、泛生论,即认为身体的每个部位都提供了遗传颗粒。遗传物质来自于整个肉体。
三、后天获得性能够遗传。
11
“小鼠切尾”实验,把小白鼠生来具有的长尾巴切除,雌雄交配,观察其后代的尾巴。经过22代切尾、交配、生育,总共割去了1592只老鼠的尾巴,第23代小白鼠仍然有尾巴。
魏斯曼
12
德国动物学家
1883 年提出 “ 种质论 ”,认为多细胞的生物体可截然地区分为种质和体质两部分。种质是亲代传递给后代的遗传物质,存留在生殖细胞的染色体上,种质可以发育为新个体的体质,但有一部分仍保持原来的状态作为后代发育的基础,体质可以通过生长和发育而形成为新个体的各个组织和器官,但它不能产生种质。体质受环境影响而获得的变异性状也不能遗传给后代。体质随个体死亡而消失;只有种质才能世代传递,连续不绝。所以这一学说又称为种质连续学说。
魏斯曼的种质论启迪了人们去深入研究遗传物质,从而相继发现了染色体 、基因和DNA 。因此他是有一定功绩的。
13
先成论:认为个体发生,其所应形成的形态构造于发生之始就预先存在,待发育时则逐渐展开而形成明显的形态构造,这种学说就是先成论。
14
15
16
17
18
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表示杂交;
:表示自交;
P:表示亲本;
F1:表示杂种一代;
F2:表示杂种二代。
P
╳
F1
F2
红花
白花
红花
红花
白花
(705) (224)
3 : 1
19
20
豌豆的性状:
种子:圆粒或皱缩
种子颜色:黄色或绿色
成熟豆夹的形态:饱满或压缩
未成熟豆夹的颜色:绿色或黄色
花的颜色:紫花或白花
花着生的位置:枝腋生或枝顶生
茎的长度:高茎(9-18英吋) 或矮茎(6-7英呎)
21
7对相对性状杂交结果的共同性
F1只表现出一个亲本的某个性状。例如:圆形种子、紫色花瓣等整齐一致。孟德尔把在F1表现出来的亲本性状叫显性性状(dominant character);反之,把在F1没有表现出来的亲本性状叫隐性性状(recessive character)。
杂交亲本的相对性状在F2中又分别出现。例如:在F2代,既结圆形种子,又结皱形种子,变得不一致了。这种现象叫做性状分离。
F2具有显性性状的个体数和具隐性性状的个体数常成一定比例,都很接近3:1。
22
孟德尔假设
1、性状是由遗传因子(genetic factor)控制的。(即遗传因子控制性状)。
2、遗传因子在体细胞中是成对的,一个来自母本,一个来自父本,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并且各自分配到不同的配子中去,每一个配子中只含有成对因子中的一个(配子是精纯的)。
23
3、杂种F1体细胞内的遗传因子各自独立,互不混杂,彼此保持纯粹的状态,但对性状的发育却互有影响,从而表现显性和隐性之分(因子作用的显隐性)。
4、杂种产生的不同类型的配子数目相等,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配子随机结合)。
有了上述假定,孟德尔圆满地解释了他所观察到的遗传现象。
24
用大写字母代表控制显性的遗传因子;用小写字母代表控制隐性的遗传因子。
分离现象的因子分解:
25
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
P RR(圆)╳ rr(皱)
↓ ↓
Gm R r
↘ ↙
F1 Rr
↓
Gm ♀ R r
F2 R RR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