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语文 第18篇 记承天寺夜游 山西专用 第18篇 记承天寺夜游 [北宋]苏轼 版本及考情 (人教八上27课,苏教八上17课,北师九下8课;2011年已考)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一、文学常识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学过他的文章有《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江城子 密州出猎》。 三、重点句子翻译 1.念无与为乐者。 想到没有可以与自己同乐的人。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月色洒满庭院,如同积水充满院落,清澈透明,水中水草交叉错杂,原来是竹子、柏树的影子。 四、问题探究 1.文中描写月色的句子是什么?描写方法是什么? 写月色语句: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描写方法:直接描写与间接描写相结合,通过比喻描写出了月光的清澈透明,又通过竹柏的影子,间接地写出了月光的皎洁。 2.赏析“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积水空明”写月光的清澈透明,“藻、荇交横”写竹柏倒影的清丽淡雅。作者以高度凝练的笔墨,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亦真亦幻的美妙境界。 3.你是如何理解文中“闲人”的含义? “闲人”意为“清闲的人”,在这里并不是闲极无聊,无所事事,而是包含着复杂的情感: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种种微妙复杂的感情尽在其中。(或表现作者虽遭贬谪仍强作轻松愉快的复杂心情。既有由赏月咏月而发的自豪自慰,又有为“闲人”的境遇而生的惆怅和苦闷。) 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一句是全文的点睛之笔,请参考下面的背景材料,说说为什么作者称自己为“闲人”,这体现了作者当时怎样的心境。 【背景材料】苏轼才华横溢,有济世之志,力主政治改革,但对王安石变法的激进之处持有不同意见,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实际如同流放。《记承天寺夜游》即写于此时。 苏轼才华横溢,素有大志,但不被朝廷重用 ;①仕途失意的落寞 ②自我排遣的旷达。 5.全文没有一处直接写友情,但可以从字里行间看出来。请找出能表现苏轼与张怀民友情的句子(写出两句),并以其中一句为例,说说你选择它的理由。 ①遂至承天寺。 理由:唯张怀民可以同乐。 ②怀民亦未寝 。 理由:心境相同,欣赏趣味相同。 ③相与步于中庭。 理由:关系亲密。 ④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理由:志同道合,志趣相投,命运相同。 五、文章中心 本文描绘了在承天寺夜游所见的月下美景,表现了作者旷达的胸襟和积极乐观的情怀,也隐含着被贬后内心的悲凉与自慰。 一、(2016·盐城)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4题。 【甲】《记承天寺夜游》 【乙】徙知徐州。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①,吾侪小人,当效命。”率其徒持畚锸②以出,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③以守,卒全其城。复请调来岁夫增筑故城,为木岸,以虞水之再至。朝廷从之。 (节选自《宋史·苏轼传》) 【注】①涂潦:泥沼雨水。②畚锸:箕畚铁锹。③堵:古墙体单位,长与高各一丈为一堵。 2.用斜线(/)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河将害城 事急矣 虽禁军且为我尽力 / /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月光下)庭院的地面像积满了水一样清澈透明,水里(好像)还有水藻荇菜交相错杂,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而已)。 (2)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 富人出城了,百姓都人心躁动不安,我和谁守城呢? (3)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 苏轼把自己的住所建造在河堤上,(即使)路过家门也不进去。 4.【甲】文表现了苏轼安闲自适的心境,还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绪?【乙】文记述了苏轼率领官兵抗洪筑堤、保城安民的事迹,表现了他怎样的精神品质? (1)宦途失意的苦闷。 (2)勤于政事,爱护百姓。 二、(2014·阜新)阅读甲、乙两段选文,完成1~3题。(导学号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是岁①十月之望②,步自雪堂③,将归于临皋④。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⑤。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 已而叹曰: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