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岸 冲绳以南的美丽传说.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北海岸 冲绳以南的美丽传说   离开台北,往海边去。羡慕台北人行车不用多久就可以出离。如果你想走得更远一点,可以去另一座小岛冲绳。但即使就在北海岸,也可是完美的假期。      北海岸的美丽传说   很快驶到海边。就可以看到海边咖啡馆,这是台湾人的独特创想。有些起初只是为了满足私人的兴趣,或者丈夫为了取悦热爱咖啡馆和大海的太太,可是很快,这些咖啡馆就成了北海岸的特有品牌。比如洋豆子咖啡馆(Young Door)。在公路旁,靠海,建筑是地中海式的,四季各有不同的光景。天气好的时候,总有长长的排队队伍。即使是下雨冰冷的日子,也有人从台北赶来,仿佛这里的咖啡特别能驱寒。即使是那些临时的汽车咖啡馆,也值得在店主准备的座椅上,享用一杯热可可或冰沙,对海坐上好一阵子。等到天黑,店主就会把全部家当收进那台适合流浪的破旧汽车离开了。明天才是新的一天。   再往远处去,是既悲伤又温暖的地方。金宝山墓地里,邓丽君就在此安葬。这么多年来,不知道有多少歌迷远道而来,在此洒泪和诉说衷情。   邓丽君墓地位于金宝山的筠园内。名为筠园,是因为邓丽君原名邓丽筠。据说,邓丽君去世后,精明的墓园老板争相邀请将邓丽君的墓地建在自己的墓园,并提供了许多设计方案。但她的亲人最后选择了金宝山。过于有头脑的金宝山墓园老板将这块70坪(相当于230平方米左右)的墓地卖给邓家,只收取新台币一元的象征性费用。显然,他把墓园当作了地产来经营。据园内管理人员的介绍,这块墓地在几年前价值几百万,现在已升至几千万。   入口处有一座圆形亭屋,是筠园的音响和灯光控制中心,里面的电脑储存了邓丽君演唱的所有歌曲,每天定时循环播放。通向邓丽君墓地的地面,铺设的是钢琴黑白键盘,只要一踩,便会发出优美乐音。墓地前,有一尊邓丽君全身雕像。墓地中央,摆放着一尊黑色大理石,雕出邓丽君闭目陶醉的神态。邓丽君棺盖的右边,立有一块大石头,上面是宋楚瑜的题字“筠园”。石头前有一棵树,树上挂着许多拜祭者用小木牌写的凭吊邓丽君的挽言。另有一座邓丽君纪念馆,由邓家整理邓丽君的遗物展示于此,包括曾穿上台演唱的服装及家居服,以及邓丽君出过的唱片。   从石门一直往南,最值得看的当然还有野柳。野柳原本只是北海岸上一座小渔村,但因为拥有鬼斧神工般的海蚀地形,这天造地设的奇观,引人不断开进深入海面的野柳岬。野柳风景区内最陡峭的山头便是野柳岬,在岬角的左侧为海蚀平台,平台上遍布着大小不一的奇岩怪石,你会发现你是穿梭在一整片海蚀平台之间,似乎天地间就是如此,没有尽头。   野柳的海蚀地形可以分成三大类:第一类为栉比鳞次的蕈状石林,比如,相当于台湾一张自然景观名片的著名的“女王头”和蜂窝石就是此类;第二类为一扇扇平列的风化窗及黝黑的姜状石,如仙女鞋、地球石;第三类为野柳滨海处才有的壶穴及烛台石,造型优美的烛台石只有在野柳才看得到,是最神奇美丽的海蚀奇景。而每一类都是独特的,不容错过。   除此之外,野柳风景区右侧还有一座以海洋世界为主题的水上乐园――野柳海洋世界。里面有海豚及海狮表演馆,表演场内可以容纳三千五百多人,此外还有来自外国团体表演的水上芭蕾舞及高空花式跳水秀等,想必小朋友会爱上这里。另外,在野柳海洋世界中有一主题海底隧道,在隧道中展示了许多海洋生物,让人恍如置身在海洋中,非常迷人。      刘家肉粽   从台北向北海岸去,沿路的风景经常让眼睛惊喜,刘家肉粽则让味觉惊喜。我们现在说“吃”,已经可以不用再提广州、香港和澳门,而可以越过海峡,把触须伸到台湾。   我们随意闯进刘家肉粽,之后才知道,它是台湾有名的“石门肉粽”的鼻祖。创始人原在别处摆摊卖冷饮,之后移往十八王公庙卖肉粽,而庙内因为有以粽子祭拜淹死者的习俗,刘家肉粽生意逐渐兴旺,也带动周边粽店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最近几年,刘家肉粽改在石门乡的省道旁开起店面,正式将“石门肉粽”发扬光大。   我们吃到的刘家肉粽,和大陆的并不相同,不油腻,米粒更加Q弹清爽。实际上,据店长介绍,台湾南北的粽子有不同的制作方法。南方以煮米为材料,而北方则以炒米为材料。刘家肉粽店内则兼卖南部粽与北部粽,自然是全手工制作。师傅则是有独特手艺的当地人。   “你真不知道他们产能有多大。”店长极骄傲,语气像大多数台湾人那样富有表现力。“比如我们每天做一万粒好了。多出来的就处理,卖完了就真的没有了。”但通常,店内每天有十多位员工一字排开,手脚利落应付人潮,不用到很晚,粽子就卖光了。   他们也坚持不将肉粽冷冻,以保持鲜嫩肉质。但如果你从网上订购,他们自会有保鲜的办法。至于他们的客人,不限地域,甚至有南部来的订单。   老板还在研发其它产品,他从家门开始这盘生意,做到现在的地步,不想停下来,还想要推广这种以大米为主的美食文化。   除了石门乡的这家总店之外,刘家肉粽在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