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柳江边的水族人家.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都柳江边的水族人家   水族的祖先来至南方,与水和海有很深的渊源;而水族风俗中则以鱼作为祭祖的主要供品。祭祖的鱼叫“鱼包韭菜”是将韭菜、栗仁等塞满鱼腹后,?踔蠡蚯逭舳?成,是水族很有名的一道特色美食。         发源于贵州南部的都柳江,从黔南的独山到黔东南的榕江、从江,向东汇入广西,贵州段全长近300千米,沿江两岸、植被茂密,高山、峡谷、小溪、河流、溶洞、瀑布、奇花异树,景色原始奇丽。孕育了世代居住在都柳江两岸的苗族、侗族、水族、布依族人民,创造了各民族多姿多彩又透着古朴、原始、神秘的文化。   每次去榕江采风,最爱走的一条线就是沿都柳江而下的312国道,那如玉带般蜿蜒流淌的江水,苍翠的群山以及独特的民族风情都是诱惑我绕道而行的理由。   这个立夏后的周末,再次走进这让我魂牵梦绕的都柳江。   我们天不亮上路,就为了能在太阳出来时赶到江边。到达都柳江边时,太阳已从江对面的高山上露了出来,我沐浴在金灿灿的光辉中,江边的树木、吊角楼全都被镶上一条美丽的金边。洒在水面的阳光如同无数跳动的璀璨星星,层层叠叠的远山在薄雾中时隐时现,起早在高山梯田上劳作的人们,在逆光中成了最美的风景。我迅速把握时机,按下快门……   路上的人慢慢多了起来,孩子们背着书包成群结队地往学校赶,这里的孩子上学不像城里孩子那么早,为了照顾住得太远的孩子,上课时间一般早上10点上到下午3点左右。看到路过的车子,他们会停下脚步来举手敬礼。那些可爱的孩子们总能成为我乐于拍摄的对象。   快到中午时,路上走着不少穿着鲜艳服饰的妇女,男人们身着素色的蓝布衣,担着自家的物品往前赶着。江对岸的大山上也有很多人往江边去,等着渡船。真幸运,碰上赶集了。果然快到兴华乡时,车子没法前进,靠边停好车,我们涌入热闹的集市中。每周一次的集市,对于这些散居在大山中的苗族、侗族、水族村民们一直就是最盼望的社交场所,大家都会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梳洗打扮后翻山越岭来赶集,除了购买所需生活用品外,便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有卖鱼籽、鱼苗,有卖小鸭、小猪,以及各类日用百货。花枝招展的女人们,挤在卖丝线的摊位前,挑选着自己喜爱的丝线,她们装扮一个比一个漂亮,似乎是来这里展示自己的手艺。老者们则在小吃店前打上几斤酒,邀上几个朋友围坐在小板凳上喝酒、聊天……这样的集市也是我收获照片最多的地方。   都柳江两岸有很多水族村寨,这次的目的地是去位于榕江县兴华乡的八蒙水寨。八蒙水寨在八蒙河与都柳江汇流处的沟谷中,与兴华乡政府隔江相对,掩盖在一片葱绿的树林中。      去八蒙,一般是选择摆渡过江,公路桥离寨子有一千米远。我们登上潘老务(音)的船,50开外的他,皮肤被太阳烤得黑黑的,很健谈,操着一口乡音浓郁的普通话和我聊开了。他夸自己的船很大,技术又好,又安全,大家都愿意乘他的船。摆渡30年了,每天至少在江上呆12个小时,寨子里所有的他都很熟悉,熟悉到有的人乘船摆渡都不给钱也不好意思开口要。现在生活好了,摆渡一次收一块钱,一个月下来也有千元的收入。赶场天是他最忙碌的日子,也是他最开心的日子,来往的人家总是在船上要与他聊上几句,拉拉家常。住在江边的人肯定得靠水吃饭,现在是禁渔期,不然平常天还可以捕点鱼来卖。别小看这条江,里面有好几十种野生鱼,像桂鱼、青鱼、江鲢,都是很好吃的鱼,拿到县城能卖上个好价钱。自己家田里还养得有鲤鱼,那是留来自己吃的。   告别老潘,我们走进显得有些安静的寨子。这里的房屋全是适合当地气候的干栏式木楼,一楼用来喂养牲口,堆杂物,二楼住人。房子不设隔断,通风很好,一户连着一户,只有一米多宽的小道供通行,几株古榕树郁郁葱葱,点缀在寨子周围。各家各户的粮仓统一建在寨尾,目的是为了防火。这种密集的木质结构的房屋如果遇到火灾后果不堪设想,这样的建筑规划也是祖祖辈辈用惨痛代价换来的。   穿行其中,不时有狗吠,偶尔有身着蓝色宽袍,包着白色头巾的水族妇女悠闲地靠在木栏杆上绣花,发现我在拍她后,害羞地往屋里躲。   水族妇女精湛的刺绣手艺早有所闻,她们独特的“马尾绣”已入选“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马尾绣用料考究且工艺繁杂,刺绣一件成品需十来道工序,耗时很久。刺绣工序是先用白色的丝线缠裹3至5根马尾,马尾的数量一定要用单数,据说这样缠出来的线才会是圆的,将缠好的马尾丝线连在一起,按所设想的图案一针一线地绣在底布上,丝丝镶嵌,勾勒成各种各样的精美图案,再用各色的丝线用古老的乱针、扎针等刺绣技法填充在所绣的图案中。有的还用金色的小铜片点缀其间,闪闪发光,耀眼夺目,整个刺绣品类似彩色浮雕,精美绝伦。   水族妇女的服饰非常朴素,只有胸前的围裙上有少量的刺绣花纹,但是在孩子的背扇上却倾注了全部的心血来刺绣。在集市上拍到过很多绣工精美的宝宝背扇。不得不惊叹母爱的伟大。随着旅游的开发,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