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古滇国 石寨山前兴与亡.docVIP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古滇国 石寨山前兴与亡      南方丝绸之路开通后,汉王朝的势力进入西南。汉武帝册封滇王,赐其金印,一派欢好。但就在滇王享尽恩宠之时,滇人却突然从历史中神秘消失,从此再不见于任何史料记载。   今天,八百里滇池依旧烟波缥缈,这里曾是古滇人的福地,周围的石寨山、天子庙、羊甫头等史前遗址将古滇国的脉络宛若史书一般串联起来。      石寨山上那束野花   在石寨山滇国遗址的铁门打开的一刹那,滇池送来阵阵微风,白色野花随风摇曳。野花之下,便是著名的滇王之墓。   石寨山是滇池边上一个小山坡,远望如同一条鲸鱼,旧名“鲸鱼山”。1952年,一位叫方树梅的学者在昆明古玩市场看到了一些从未见过的青铜器,古董商告诉他,文物是在滇池边收来的,这才有了石寨山等遗址的发现。1955年,这里发现的古滇国墓葬群轰动全国。迄今为止,石寨山已发掘墓葬86座,有滇王之墓,也有武士墓与平民墓――附近的百姓看到石寨山风水颇佳,把祖先也埋了上去。   从古至今,石寨山一直是块福祉之地。   1956年,那一枚著名的2.4厘米见方的黄金印章就是在石寨山遗址出土的,印面以隶书刻着“滇王金印”四字。   众所周知,汉王朝流行隶书,这枚金印应该是滇王投诚后汉朝赐予的官印。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汉军剿灭了滇国近邻劳深、靡莫两个小国,兵临滇国城下。滇王无奈,举国投降,并于同年入朝觐见武帝,结果竟手持金印荣归故土。适时的投诚给滇王带来了无限荣耀,在邛人、昆明人尚在与汉朝军队殊死搏斗之时,滇王已享受着无尽宠信。在滇王墓地,曾出土过一件残缺不全的金缕玉衣。金缕玉衣是汉朝皇帝或诸侯王下葬时所穿的用玉片缀成的衣服。中国古代历来有崇玉之俗,认为玉器可以使人的尸体不朽。由此看来,滇王的地位可能与汉朝的“异姓王”差不多,难怪《史记》说“滇小邑,最宠焉。”   不过传说末代滇王尝羌死后,子孙将金印随葬,由此触犯了汉王朝失印革职的规定,子孙就此被取消了滇王的封号。这枚见证着滇国荣辱与家族兴衰的金印,其实就是一部浓缩的滇国史。   今天,滇王之印与金缕玉衣仍藏于云南省博物馆中。在我看来,这两件文物实际上代表着古滇国的终点:当滇王将汉王朝的官阶奉为上品时,滇国也就湮没了,此后那些屈辱的朝拜者,充其量只是掌管着汉朝“小邑”的官吏罢了。      滇池边上的流亡者   石寨山下,便是石寨村。50岁的陈深和手拿铁盆,正给猪拌饲料。猪圈就砌在厨房里,家中也由此弥漫着一股浓烈的猪圈味道。   石寨村的房屋,大多是土坯房,建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就地取土,因为土中夹有大量贝壳,今天斑驳的土墙上仍夹杂着白色的贝壳,阳光照在上面,空气中飘舞着呛人的粉尘。考古学上,堆积如山的贝壳被称为“贝丘遗址”,它们的出现,暗示着滇池一带已是古人的乐土――迄今为止,滇国遗址出土的海贝数目惊人,有数十万枚之多,这些海贝,或许是古滇国积累了几个世纪的财富。   石寨山、李家山、天子庙几处滇国史前遗址,皆分布于滇池沿岸,石寨山离滇池更是仅有数百米之遥。昆明位于横断山脉与云贵高原交接地带,远古的山体运动造就了八百里滇池,最早的滇人,可能正是从滇池一带发迹,尔后逐步向外扩张。高原湖泊独特的气候条件与富饶的物产,为古人提供了最早的避风港。   关于滇人最早的起源,在云南省考古研究所库房我有了答案。一排排简陋的木架上,密密麻麻堆放着各个遗址出土的陶器。云南省考古研究所杨帆领队说,研究远古人类迁徙与融合的重要证据:比如小平底陶器的出现,往往与氐人不无关联,这在三星堆、金沙也有出土;双耳陶罐则游牧民族经常使用。从库房里堆放着的小平底陶器、双耳陶罐、圆底陶罐看来,滇人似乎是一个复杂的部落联盟。   澜沧江、金沙江、雅砻江的河谷地带,历来是古人迁徙的天然走廊。史料记载,羌人大禹建立了夏朝,商代夏后大肆清算,羌人纷纷南迁;春秋时期,楚国日渐强大,江汉一带的濮人无奈,也只有南迁逃避。而云贵高原历来是流亡民族的避风港,众多逃亡者给滇池带来了文明的曙光,在远离中原王朝的西南边陲,这些逃亡者走在了一起,并逐渐联合成一个王国――滇国。我们现在看滇国遗址出土文物觉得跟中原文明像,跟楚文明也像,就是这个原因。      陈家门口一个小山包旁,有几个直径约半米的坑,陈深和说,这是邻村的村民半夜摸上来挖的,整个石寨村几乎随处可见这样的盗洞,村民有时候走得好好的,“扑通”一声就滚到盗洞里了。      滇人一曲伤感的悲歌   滇国遗址出土的文物大多藏于云南省博物馆中,其中最有魅力的无疑是众多精美的青铜兵器与贮贝器。“国之大事,维祀与戎”,这个中原的传统在滇国也不例外,它们让后人看到了滇人的血性与心灵。   狼牙棒、铜锤、铜棒、蛇纹铜矛、弩机、大斧、盔甲、盾牌、戈、钺、剑,一件件青铜兵器整齐地排列在橱窗之中,纵然已埋藏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