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十二皮部在针灸领域里的重要意义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论十二皮部在针灸领域里的重要意义
(1 成都中医药大学,成都 610075)
  摘要:十二皮部是十二经脉功能活动反映于体表的部位,本文讨论十二皮部在中医临床方面诊治的理论基础,同时叙述其目前的主要运用形式,旨在说明十二皮部在针灸领域里的重要意义。望医者不可因其为经络附属部分而忽略它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十二皮部   针灸  经络  神经  皮肤针   腕踝针
  1、十二皮部概述
  十二皮部是针灸经络系统的组成部分, 十二皮部居于人体最外层,是十二经脉功能活动反映于体表的部位,也是络脉之气在皮肤所散布的部位。《素问.皮部论篇》说:“凡十二经络脉者,皮之部也”,“皮者,脉之部也。”[1]
  2、十二皮部的中医理论基础
  经络是人体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经脉纵行全身,络脉则不仅有十五络脉,更有浮络、孙络,如此,经络系统将全身组织、器官网络在一起,达到沟通表里、联系上下、传导感应、畅通气血、协调阴阳以及调节脏腑功能活动等作用。
  十二皮部居于人体最外层,《黄帝内经》:“有诸于内,必形于外。”十二皮部是机体的卫外屏障, 具有保卫机体、抗御外邪和反映病证的作用。故当外邪侵袭时,皮部首当其冲。
  外邪侵袭人体有一个过程,通常是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古人有言:“百病之生, 先于皮毛, 由皮毛而腠理, 腠理而经络, 经络而经脉, 经脉而脏腑, 脏腑之气, 亦通于皮, 亦有分部, 其脏腑之气, 不与( 《甲乙经》作不愈) 之皮, 而生大病矣” [2]。因此病邪可以依次经历由皮部、络脉、经脉、到脏腑这种传变方式[3]。
  3、十二皮部的诊疗价值
  因此,当人体内在脏腑出现问题时,连贯全身的经络系统则会将病态信息传递于外,人体则会出现相应的变化,或以皮疹瘀斑或以红肿结节或以其他表现方式。
另一方面, 在治疗上如果给予皮肤一种刺激, 也能通过经络的感应传导作用, 起到调节脏腑机能和治疗疾病的目的。
  基于此,在中医诊断方面,通过观察体表异常现象,触摸表浅结节可以察知内脏问题,或阴阳失调或寒热虚实;在治疗方面,通过运用一定方式治疗皮部疾病或者在皮部施针最终以调节脏腑,达到“以外治内”。
  4、十二皮部与西医的联系
  现代医学中的神经系统与十二皮部关系密切,主要分为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周围神经中的脊神经,有前根和后根,借此进入脊髓, 将周围神经与中枢神经联系起来, 而植物神经又联系内脏和中枢。全身皮肤有丰富的来源于周围神经的感觉神经末梢,内脏器官和皮肤因此通过中枢神经相联系。当病变引起相应的皮肤感觉障碍, 皮肤神经末梢受到刺激时, 就会将信息传递至中枢神经系统, 大脑在接受到这些信息后,调节相关机制,引发人体内部变化。这样的生理和病理特征, 为临床上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依据[2]。
  5、十二皮部在临床运用广泛
  皮肤针法,是运用皮肤针叩刺人体一定部位或穴位,通过激发经络之气,调整脏腑气血,以达到防病治病目的的方法。皮肤针法是由古代“半刺”“扬刺”“毛刺”等刺法发展而来,具有内病外治及治疗皮部病的作用[1]。例如,临床上治疗病毒性带状疱疹时,常会运用梅花针叩刺皮损部位,减轻患者的疼痛,缩短病程,病人对这种疗法也比较满意。
  头针,治疗疾病也离不开皮部的重要作用,因为它的的理论依据之一便是根据大脑皮质功能定位在头皮的投影,从而确立相应的头穴线。[1]
  腕踝针疗法是在腕踝部特定刺激点皮下进行针刺的治疗方法。 它把人体两侧分为 6个纵区 ,在腕踝部各定 6个相应的针刺点 ,实行皮下针刺,不需得气。其适应症以痛症为主 ,镇痛范围广 ,即刻效应强 ,与其它疗效法比 ,有取穴简单 ,留针时间长 ,安全可靠 ,无副作用的特点。[4]
  现在常用的推拿、灸法、拔罐、刮痧、药物贴敷等[5-7], 都是属于施治于皮肤的表层以调节十二皮部的功能而达到治病作用的浅刺法范畴。临床上的面部浅刺阿是穴治疗黄褐斑等皮肤疾病[8],耳朵上贴压王不留行籽、浅埋揿针治疗相关疾病等都可看作是十二皮部的临床运用。
  6、小结
  尽管十二皮部只是十二经脉的附属部分,但其临床适应症广且疗效明确,临床当结合中医辩证论治的原则,将十二皮部加以运用和发挥。不要在针刺时过于追求深刺、重刺而忽略了十二皮部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梁繁荣.针灸学[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6年8月第1版.第16、162、172页
  2、成守仁.十二皮部理论在临床的应用研究.南京体育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2008年6月第7卷第2期第13-15页
  3、龚憬.经络皮部理论对针灸临床的指导意义.湖南中医药导报.1998年4月第4卷第4期第10???
  4、温木生.腕踝针疗法研究概况.实用中医药杂志.2004年8月.第20卷8期 (总第
                 原创力文档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