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返乡创业典型事迹材料(蔬菜种植).docx

农民工返乡创业典型事迹材料(蔬菜种植).docx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农民工返乡创业典型事迹材料(蔬菜种植)

农民工返乡创业典型事迹材料(蔬菜种植) 农民工返乡创业典型事迹材料(蔬菜种植)   XX镇XX村位于XX县北部,XXX河北岸,304省道穿村而过,总人口4216人,耕地面积7618亩。在这人均耕地不足2亩的村子里,一种新的种植模式正在悄然兴起——大棚蔬菜种植。从XX镇政府向南走100百米,映入你的眼帘的是一条条排列整齐的“长龙”,简直就是一片白色的世界。走近棚里,一座座钢筋铁骨支撑着大棚,一畦畦幼苗泛着绿油油的色彩。这就是小圩村回乡创业青年尹克伟描绘的美丽“画卷”。   XXX,XX镇XX村大许庄小尹组人,36岁,4口之家,初中文化。83年初中毕业后,跟随本村瓦工走东奔西,常年在外打工。但是他不满足于做个小瓦工,经过不懈努力,自己当上了包工头,手里的积蓄越来越多。随着财富的积聚,尹克伟开始动起了脑筋,与其在外地东奔西跑,不如用挣来的钱回到家乡干一番事业。XX年的一???,尹克伟从一本杂志上看到一条致富信息,搞大棚种植反季节蔬菜能够快速致富,善于动脑筋的尹克伟就琢磨开了。投资是有风险的,搞大棚种植必须以市场为导向,必须能够为市场提供适销对路的品种。于是尹克伟连续一个月跑外县和周边的集市,了解反季节蔬菜的市场行情,分析预期利润。根据初步扩算,一亩大棚投资需要2900元,纯利润可达1500元。经过一番考察论证后,说干就干,在征得妻子同意和支持后,两个人就开始着手谋划。由于自家地块零散,不适于搞规模种植,他就把这个想法向村支部汇报。村党支部一班人经过认真讨论研究,认为这种经营方式上符合国家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有关政策,下符合市场需求,是扶植发展的对象,决定为尹克伟协调调换土地。有了组织的支持,尹克伟的胆子更大了,信心更足了,一上马就搞了5亩,他买竹杆,请专家,雇人员,跑种子公司。一个季节下来,5亩大棚蔬菜纯收入竟在7000元以上。尝到了甜头的尹克伟雄心勃勃。在接下来的3年里,他继续扩大投资,改进品种结构,完善基础设施,把原来的竹杆支架逐步换成钢管结构,其预期使用年限在20年以上。经过4年的积累和发展,尹克伟的大棚蔬菜已发展到20亩左右,年纯收入可达80000元,尹克伟的致富经验和事迹在当地迅速传播开来。尹克伟致富不忘众乡亲,他毫无保留地把自己几年的种植经验介绍给同村百姓。同门兄弟尹克军家贫如洗,两年前,尹克伟得知尹克军有种植大棚蔬菜的意向后,主动借5000元帮助尹克军搞2亩大棚辣椒,当年收入在3000元以上。如今,尹克军三间土房已不复存在,盖上了新瓦房。得到尹克伟直接帮助的还有张同付、尹克均、刘士云、许振国等12户。在尹克伟的直接帮助带动和影响下,小圩村大棚蔬菜种植户已达30多家180多亩,仅此一项每年收入可达80万元。   饮水不忘挖井人,致富之后思奋进。在党支部的关心下,尹克伟主动向组织靠拢,XX年向村党支部提出入党申请,以后每年向组织交一份思想汇报和致富经验总结。尹克伟致富的事迹受到当地党组织的重视,小圩村党支部经过组织程序把尹克伟作为入党积极分子重点考察和培养,引导他发挥信息、技术、资金优势,与其他种植户结成利益共同体,带领村民共同致富。同时,村党支部积极创造条件,让他参与村级事务管理,提要求、压担子,经受锻炼,增长才干,并且把他与两名党员结成对子,让其发挥自身优势,传授致富技术,提供信息服务。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在小圩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小圩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的支持下,在以尹克伟为代表的一批致富能手的带动下,小圩村的农民收入和村集体收入一定会有更大的发展。 中共五河县小圩镇小圩村支部委员会

文档评论(0)

a888118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