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山区优势 推进农业产业化.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发挥山区优势 推进农业产业化

发挥山区优势推进农业产业化 发挥山区优势推进农业产业化   XX年,桂东县充分发挥山区优势,以资源择产业,以市场定产品,以效益定规模,以农产品加工企业为龙头,种养基地为依托,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为纽带,大力发展竹木、药、茶、菜、菌、畜六大产业,走出了一条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新路子。前9个月,全县农产品销售量达18万吨,农产品销售收入达5600万元,农民人平纯收入增加260元。 一、依托资源创特色   XX年,桂东县确定了“发展绿色食品,树立桂东品牌”的目标,充分利用独特的气候资源、土壤资源、生物资源和绿色无污染的生态环境资源等优势,着力推进无公害蔬菜、药材、楠竹、玲珑茶、食用菌、草食牲畜为主导的农业产业化建设,悉心培育和打造桂东特色的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品牌。全县共种植反季节无公害蔬菜3.2万亩;新种植药材2.1万亩,基地面积达到10万亩;发展食用菌大棚2000个;新种和改造有机茶2870亩;楠竹低改2.3万亩;养牛7万头、养羊4.65万只。农产品加工销售量达8万吨,农产品加工增值2400万元,农户覆盖率达90%以上。 二、建好基地上规模   年初,桂东因地制宜制订了农业产业项目实施方案,明确了农业产业发展目标,在去年实施“八个一”工程(即1万亩楠竹新载和扩改、新增1万亩无公害蔬菜、1万亩优质稻、1万亩草木本药材、1000个巴西菇大棚、1000亩有机茶、100户科技示范户、发展10万头草食动物)的基础上,重点抓好了产业示范带的建设。通过项目建设,形成了三个示范带辐射全县。一是以清泉、桥头两乡为主的有机茶示范带,重点扶持9个村300户示范大户,发展茶园1000亩,转换茶园1970亩;二是以黄洞、三洞、流源等3乡8个村为重点的楠竹示范带,新建楠竹1万亩,低改扩边2.3万亩,扶持700户示范大户;三是以106国道和S322线为主线,沿线建成反季节蔬菜、食用菌等为主的生态农业示范带,重点扶持1000户示范大户、10个以沼气为主的猪—沼—菜(果)生态农业示范村。目前,全县已有16.8万亩耕地通过了省级无公害产地认证,2.34万亩水果生产基地认证,其中瑞士IMO(生态市场研究所)委托南京大学生物研究所专家对桂东有机茶进行认???3570亩。优质大米、花豆、黄菌干、甜玉米、南瓜等14个农产品通过了无公害认证,认证比例居全市之首。 三、舞活龙头抓订单   继续做大做强一批龙头企业,打响一批桂东品牌,把龙头企业作为推进农业产业化的突破口来抓,围绕把桂东建成粤港澳的“菜园子”,突出发展订单农业,走“基地+公司+农户”的发展路子,促进农民增收。今年共有桂东世腾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德兴东冠杨梅开发责任有限公司、深湘高鹏有限公司、老桂岽、茶叶开发公司等10余家农产品生产经营企业落户桂东,采取租赁经营、合股经营、订单收购等多种形式创办基地。如老桂岽食品有限公司在三洞黄茅洞、清泉铜锣、大塘东坡等地创办有机茶基地、花豆基地各1000多亩。深湘高鹏实业有限公司和闽湘果蔬有限公司投资1000万元,发展食用菌大棚1500个。浙江德兴老板肖尚明投资400万元,在新坊等乡租赁农民土地开发东冠杨梅基地1万亩,现已种植4500亩;寒口秋里草食动物开发公司利用高山草场养殖良种牛600头,羊1000余只,播种黑麦草、三叶草等良种牧草5000多亩。桂东世腾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投资2000万元,采用先进的经营管理模式,在大塘全溪、沙田、江湾、增口等三个近万亩生态农业基地,生产季节每天都有几十吨农产品运往粤港澳等地。 四、激活机制促效益   一是创新投入机制。为集中财力办大事,将扶贫资金、以工代赈资金、农业综合开发资金捆绑使用。今年正式启动实施农业产业化扶持资金项目,并将寒口、新桥、槐村、水湾、东坡等列入全县产业项目扶持示范村,对在示范带范围内,按布局种植且达到规定规模的农户、示范村实行以奖代投和贷款贴息,改产前投入为产后奖励,以贴息带动贷款和民间资金投入农业产业化生产,提高资金拉动效益。到目前为止,全县共投入农业产业化项目资金600万元,引导小额信贷资金2600余万元。二是鼓励干部参与。推进农业产业化不能将风险推给群众,为此出台了《鼓励机关干部参与产业结构调整实施方案》、《产业扶持基金试点方案》等文件。干部与农民结成利益共同体,风险共担,使干部职工的资金、技术、信息等优势与农户的土地、劳力资源有机结合。如东洛乡、农业局部分分流干部投资入股种植无公害蔬菜;林业局分流干部自办、领办林场,发展花椒、中药材产业等。目前全县参与农业产业化开发的干部职工达1600人。三是能人示范带动。依托农业产业化基地的发展培养出了一批种养大户、致富能人。全县有种植无公害蔬菜100亩以上的有56户,100亩以上花椒种植大户22户,5个以上食用菌大棚户107户,楠竹低改100亩以上的48户,十几个药材种植大户共种植药

文档评论(0)

a888118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