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族儿童扩张型心肌病临床特征与LMNA基因的相关性研究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dilated cardiomyopathy and the LMNA gene in Han children.pdfVIP
-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汉族儿童扩张型心肌病临床特征与LMNA基因的相关性研究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dilated cardiomyopathy and the LMNA gene in Han children
上海交通大学硕士论文
1 前 言
心肌病是指累及心肌并与心脏功能障碍相关的一组心肌疾病,包括扩张型心
肌病(dilated cardiomyopathy, DCM )、肥厚型心肌病(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
HCM )、限制型心肌病(restrictive cardiomyopathy, RCM )以及致心律失常性右
室心肌病(arrhythmogenic right ventricular cardiomyopathy, ARVC )、未分类心肌
[1]
病和特异性心肌病,其中DCM是最常见心肌疾病之一 。
DCM是一种以渐进性心室(左心室和/或右心室)扩大、心肌收缩功能障碍
[1]
为主要特征的心肌疾病,病因和发病机制仍不十分清楚,尚缺乏特异性治疗 。
其临床表现以进行性心功能不全、心律失常、血栓栓塞,甚至猝死为特征,依据
不同病程可分别表现为伴左室扩大或收缩功能减低的无症状患者以及运动诱发
心衰或显著心衰患者。在儿童时期,DCM是最常见心肌病,也是导致心力衰竭
最常见病因,在发达国家也是儿童心脏移植的主要适应症[2] 。研究显示1~10岁
儿童心脏移植中DCM所占比例大于50%[3] 。儿童DCM年发病率为0.57/10万,平
均发病年龄为1.5岁,5年内病死率高达15%~50%,是导致儿童、青少年死亡或
[2]
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 。近年来随着超声心动图及心脏放射性核素检查等影像诊
断技术的进展,DCM发病率、患病率和死亡率均有增加趋势。国外曾报道DCM5
年生存率不及50%[1] ,国内报道2年病死率为41.2% 、5年病死率为80.0%[4],章旭
等报道儿童DCM 患者5年死亡率45.5%[5] 。2003年澳大利亚报道DCM 发病率为
[6] [7]
0.73/10万 ,2003年美国部分地区报道DCM发病率为0.58/10万 。国内关于儿童
DCM发病率的报道较少,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学中心一项回顾性研
究发现2009年心肌病患者占同期心内科住院人数的3.79%,心肌病患者中DCM 占
55.2%,发病率具有逐年上升趋势[5] 。
通常认为DCM发病与病毒感染导致的心肌炎、自身免疫以及遗传因素有关。
近年来随着对家族性扩张型心肌病(familial dilated cardiomyopathy, FDCM )患
者的研究以及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遗传因素在DCM发病中的作用日益受到
重视。1985年以前认为只有1%~2%DCM病例有家族倾向,随着对该病系统性研
究以及诊断手段的进步,研究显示20%~48%左右DCM存在家族史[8] 。目前认为
基因突变是DCM主要病因之一,由基因突变导致的DCM 已经成为近年来的研究
热点。
1
上海交通大学硕士论文
FDCM发生大多具有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特征,约90%甚至更多的FDCM 的遗
传方式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而X连锁隐性遗传和线粒体遗传方式较少见。到目
前为止,通过基因连锁分析和候补基因筛查的方法已经证实30多个基因突变与
[9]
DCM有关,但仅有35%的遗传因素得到证实 。在这些扩张型心肌病致病基因中,
不伴随传导障碍和/或骨骼肌病变的致病基因通常定位于lq32 (cardiac troponin
T ),2q31 (titin ),2q35 (desmin ),4q12 (β-sarcoglycan ),5q33 (δ-sarcoglycan ),
9q13-22,10q21-23,14ql 1 (β-myosin heavy chain ),15q2 (α-tropomyosin ),
15q14 (cardiac actin ),而伴随传导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