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中考语文课件:名言名句PPT.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苏教版中考语文课件:名言名句PPT

1.背诵默写是对学生语言积累量的考查。《语文课程标准》在目标中强调“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名言名句的背诵默写是承载这种理念的理想题型。; 2.重视古诗文的积累背诵,对于名言名句做到准确无误的默写,并加强对古诗文内容的理解把握。 3.熟记古诗文中的名言名句,体会其蕴涵的哲理,并能结合具体语境加以运用。; 古诗文是语文学习永远的经典,古诗文名句默写是中考必不可少的“大餐”。近几年中考在名言名句的考查中,以传统的名家名篇名句为重点,以古诗文中的名句为热点。; 近几年中考在名言名句的考查中,以传统的名家名篇名句为重点,以古诗文中的名句为热点。分值一般在8分左右,根据新课标和考纲的要求,其题型的考查角度如下:; 1.直接默写题属于传统题型,要求考生??接写出题干所指定的古诗文名句。 2.形式大多是提供诗、词、文的上句或下句或前后句,直接默写出与之相对应的下句或上句或中间句。 ;【典例1】(2011·苏州中考)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写出相 应的作家、篇名。 ①海内存知己,____________。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② ____________,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_____》) ③ ____________,自缘身在最高层。(____《登飞来峰》) ④但愿人长久,____________ 。 (苏轼《水调歌头》);⑤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_________________。 (李煜《相见欢》) ⑥默而识之,__________,___________,何有于我哉! (《论语》) ⑦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鱼我所欲也》) ⑧沙鸥翔集,_________;_________,郁郁青青。 (范仲淹《岳阳楼记》);【分析】此题为直接默写题,考查对名句的识记和默写能力。只要平时把相关内容背熟记牢,答题时不要丢字落字添字,不写错别字或颠倒顺序,就能答对,要注意篇名和作者。 【答案】①天涯若比邻 ②山重水复疑无路 游山西村 ③不畏浮云遮望眼 王安石 ④千里共婵娟 ⑤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⑥学而不厌 诲人不倦 ⑦二者不可得兼 舍生而取义者也 ⑧锦鳞游泳 岸芷汀兰; 如何解答直接默写题: 1.做好直接默写题,最主要的是平时加强对古诗词名句的积累,多记多写,并且注意字词的准确无误。如【典例1】中T①学生可能会把“天涯若比邻”中的“涯”写成“崖”,导致该题不得分。 2.对于必考篇目一定要熟练背诵、理解内容、正确默写,做到“步步到位,句句落实,篇篇过关”。 3.注意理解关键句子,揣摩重点词语的含义,这样才能避免写错别字。; 做这类题书写一定要准确,规范。阅卷时每句中错、漏、添、倒一字,该句就不给分。平时一定要加强练习,反复默写,规范书写,落实到位。; 1.这类题型一般都给出要求,需根据语境或提示选取相关语句作答。 2.它摒弃了死记硬背,是对平时阅读背诵能力的巧妙检测。这就要求对课文有较好的感知能力,要在理解原文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回答。 ;【典例2】(2011·东营中考)填空。 ①范仲淹在《渔家傲》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写出了戍边征夫思乡与报国的心理矛盾。 ②陈与义《登岳阳楼》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从时空跨度上叙事状态,抒写了一个亡国 之臣心中强烈的愤懑和万般的无奈。 ③李清照《武陵春》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两句化抽象为具体,写尽忧愁之沉重。;④“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咏雪》中对“白雪纷纷何所似”所作的这两种回答,可以让我们领悟到什么是文学的审美特征。 ⑤有的家长寒暑假让孩子出去打工,正如《醉翁亭记》中所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目的大多不是让他们挣钱,而是要他们去体验和感悟生活。;【分析】此题属于理解默写题,考查对名句的理解和默写能力。第①题抓住“思乡与报国的心理矛盾”这一信息作答,第②题紧扣“时空

文档评论(0)

djdjix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