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化学中的DFT理论PPT.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量子化学中的DFT理论PPT

交换关联能的误差对比 Contour plots along the (110) plane for (b) and (c) have the same legend shown to the right of (c). The atoms and bonds are schematically represented for bond chains along the [111] direction. Average density approximation (ADA) 9 小 结 DFT是当今处理相互作用多电子体系电子结构和几何结构最有力的工具。所谓从头算或第一性原理方法就是基于DFT框架建立起来的。它独立于实验,只需很少几个熟知的基本物理参数便可运作。 DFT并不要求原子的周期性排列,它具有十分广泛的适应性。已经在计算凝聚态物理、计算材料科学、量子化学、量子生物学和许多工业技术部门获得成功的应用。 3。DFT最基本的应用依赖于LDA近似,DFT-LDA理论在原子、分子和(有机、无机)固体的基态性质研究中同样获得巨大成功。 4。DFT-LDA理论也存在明显的缺点。在处理半导体材料的电子结构中,存在著名的带隙偏小问题;它在研究有电子强关联效应的材料,如高温超导材料、某些磁性材料和过渡金属氧化物等的电子性质时,也存在严重问题;对于超大体系(如纳米材料和生物体系)的研究仍然需要发展新的辅助方法和提高计算机能力。 5。这些缺点的来源主要是DFT-LDA作为基态理论不能满意地描述激发态造成的。其中最重要的是必须解决激发态的交换关联能问题。 6。最近已经提出了不少超越LDA的理论方法,它们正朝着解决上述各种困难深入发展。如准粒子GW方法,屏蔽交换局域密度近似(sX-LDA)和含时间密度泛函理论(TDDFT)等。 参考文献 Klaus Capelle: A Bird’s-Eye View of Density-Functional Theory (2004) 习题 a V(r) a=格常数 L=体系的总长度 V(r)=周期性(吸引)赝势 G=倒格矢 Z=1,价电子数 a V(r) a=格常数 L=体系的总长度 V(r)=周期性(吸引)赝势 G=倒格矢 Z=1,价电子数 用DFT方法处理如下一维氢链的电子态。 1D氢链的DFT计算 Mokhorst-Pack mesh点:为简单起见只取1个k-point。 初始电荷密度:假设n(r)是均匀的, n(r)=Z/a。 确定基函数,构造H, S并解Kohn-Sham方程。 第一章 简并量子气体理论方法 ?????? ?????? 1.1 玻色场和费米场的二次量子化 ???????? 1.1.1 经典场 ???????? 1.1.2 量子场 ???????? 1.1.3 多粒子体系的二次量子化 ?????? 1.2 Hartree-Fock平均场近似 ???????? 1.2.1 Hartree-Fock近似的基本思想 ???????? 1.2.2 Hartree-Fock方程的推导 ???????? 1.2.3 Hartree-Fock方程的特性 ???????? 1.2.4 Hartree-Fock方程的二次量子化推导 ???????? 1.2.5 Hartree-Fock 近似和平均场近似的关系 ???????? 1.2.6 Hartree-Fock 近似在胶体模型中的应用 ???? ?????? 1.2 Hartree-Fock平均场近似 ?????? ?? 1.3 密度泛函理论 ???????? 1.3.1 Hohenberg-Kohn定理 ???????? 1.3.2 限定性搜索方法 ???????? 1.3.3 Thomas-Fermi近似 ???????? 1.3.4 Thomas-Fermi-Dirac近似 ???????? 1.3.5 Kohn-Sham方法 第二章 线性响应理论 2.1 绪论 2.2 Kubo公式 2.3 电导率的Kubo公式 2.4 介电函数的Kubo公式 2.1 绪论 ① 研究体系 ② 研究者 ③ 研究者用以测量研究体系的工具 ④ 保持研究系统在热平衡态的热库。 对任一物理系统的研究会涉及四个部分: ② ③ ④ ① 线性响应理论研究内容 2.2 Kubo公式 定义 Kubo 公式 (推迟关联函数) 推广的Kubo 公式 2.3 电导率的 Kubo公式 顺磁项 抗磁项 2.3 介电函数的 Kubo公式 求解思路 结果 电导率和介电函数的关系 密度泛函理论简介 波函数 不可观测量 包含体系所有信息 电子密度 可观测量 由3个空间坐标决定 用电子密

文档评论(0)

djdjix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