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卷VIP-初中-历史-2016-山西省-中考-真题--75-20.doc

套卷VIP-初中-历史-2016-山西省-中考-真题--75-20.doc

  1. 1、本文档共2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套卷VIP-初中-历史-2016-山西省-中考-真题--75-20

【题号】1 【题干】 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的主要证据。下面一组邮票反映的是河姆渡遗址发掘出的文物,它见证了我国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状况。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有 ①他们种植的农作物是水稻②他们主要使用青铜农具③他们居住的是干栏式房屋 ④他们已学会了制作舟船 【选项】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 D 【解析】 河姆渡的原始农耕。 本题考查了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状况。 河姆渡人不会制作青铜器,西周时才用一定数量的青铜器进行农业生产,据此可排除所有含②他们主要使用青铜农具的ABC三个选项。生活在距今约七千年浙江省余姚市(长江流域)的河姆渡原始居民,使用磨制石器、骨器、用耒耜耕地,住干栏式房屋,过着定居生活,种植水稻。他们还饲养家畜,会制造陶器、简单的玉器和原始乐器,会挖水井,学会了制作舟船。 故选D。 【题型】单项选择题 【主知识点】 【副知识点】 【难度】3 【分值】2 【适用年级】初三 【题号】2 【题干】 文学创作来源于社会生活。唐诗作为一个时代的主要文学表达形式,能从不同侧面反映出唐朝的社会风尚。下列诗句中反映唐朝盛世经济繁荣的是 【选项】 A.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杜甫) B.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孟郊) C.小头鞋履窄衣裳,青黛点眉眉细长。(白居易) D.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李商隐) 【答案】 A 【解析】 历史文化常识;光耀千古的唐诗。 本题主要考查唐朝盛世经济繁荣。 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是出自杜甫的《忆昔》中的诗句,描述的是唐朝开元盛世时期经济繁荣富庶的景象。 故选A。 【题型】单项选择题 【主知识点】 【副知识点】 【难度】3 【分值】2 【适用年级】初三 【题号】3 【题干】 比较中学习并归纳共同点是历史学习的方法之一。下列关于隋朝和元朝相同之处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都结束了政权并立局面,完成全国统一②都是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后,建立的政权 ③都修建了大运河,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④都进行了制度的创新,加强了中央集权 【选项】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答案】 B 【解析】 隋朝的建立;忽必烈建立元朝。 本题考查了隋朝和元朝相同之处。 隋朝是汉族建立的政权,不是少数民族建立的,据此可排除所有含②都是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后,建立的政权的ACD三个选项。 故选B。 【题型】单项选择题 【主知识点】 【副知识点】 【难度】3 【分值】2 【适用年级】初三 【题号】4 【题干】 山西是中国戏曲的摇篮。20世纪50年代,在山西发现了种类繁多、古朴精美的宋、辽、金戏曲文物,有戏台遗迹、戏剧壁画、出土珍品等。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元杂剧也发源并成熟于山西,成为元曲的重要组成部分。明清时期还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四大梆子戏,即北路梆子、晋剧、上党梆子、蒲剧。下列对这段材料的理解有误的是 【选项】 A.丰富的戏曲文物,说明了山西是中国戏曲的摇篮 B.元杂剧作为元曲的组成部分,发源并成熟于山西 C.具有地方特色的四大梆子戏形成于明清时期 D.山西四大梆子戏是在元杂剧的基础上形成的 【答案】 D 【解析】 历史文化常识。 本题考查了山西戏曲的相关史实。 山西四大梆子戏形成于明清时期,虽然杂剧也发源并成熟于山西,成为元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山西四大梆子戏不是在元杂剧的基础上形成的;其它观点均在材料中有所体现。 故选D。 【题型】单项选择题 【主知识点】 【副知识点】 【难度】3 【分值】2 【适用年级】初三 【题号】5 【题干】 史料记载:(甲午战争后)随便走进中国哪一家农户,人们都可以看到,曾经是不可以缺少的纺车,都蒙上了尘土,被人遗忘了。一捆捆机器压的印度孟买棉纱似乎使人注意到手纺车已经不合时宜了。这种现象反映的实质是 【选项】 A.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B.手摇纺车效率低下 C.印度棉纱质优价廉 D.民族工业曲折艰难 【答案】 A 【解析】 历史文化常识。 本题考查的是历史文化常识。 中国传统的经济模式是小农经济,这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其突出特点是耕与织的结合。甲午战争后,农户纺车的不再使用,表明耕与织的进一步分离,因此其本质上反映了自然经济的解体。 故选A。 【题型】单项选择题 【主知识点】 【副知识点】 【难度】3 【分值】2 【适用年级】初三 【题号】6 【题干】 下表所列为中国历史上有关学校教育的一些史实,其中史实与结论搭配不正确的是 选项史实结论 【选项】 春秋末年孔子创办私学打破了学在官府的局面 B.汉武帝在长安兴办太学促进了儒学教育的推广和发展 C.1898年清政府创办京师大学堂是中国近代最早创办的西式学堂 D.1924年国共合作创办黄埔军校为北伐

文档评论(0)

wyj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