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02章 常用统计量数
* * * * * * * * * * * * * * * * 肯德尔W系数的计算公式-无相同等级 K:评定者的数目 R:K个评定者对同一个被评事物所给予的等级之和 N:被评定事物的数目 SS:R的离差平方和 有相同等级的W系数 n:相同等级的数目 对W系数的说明 1.取值范围: W?[0,1] 2.相关方向:从实际资料中进行分析。 3.相关程度 (1)若K个评价者意见完全一致,则W=1;若K个评价者的意见存在一定关系,单又不完全一致,则0W1;若K个评价者的意见完全不一致,则W=0。 (2)SS越小,评价的一致性程度越低;SS越大,评价的一致性程度越高。 练习 质量相关 一列变量按事物的某一属性划分种类,而另一列变量则为等比或等距的侧脸数据,这种情况下求得的相关,称为质量相关。 计算相关系数时应注意的问题 相关系数受样本容量n的影响 如果n很小,可能完全没有相关的两事物,却计算出较大的相关系数。 一般以n大于30为宜 计算相关系数要求成对数据 没有线性相关,不一定没有关系,可能是非线性的 相关系数的计算不受以下因素影响 互换两个变量 2.3 质量相关 P66 一列变量为正态的等距或比例数据,另一列变量为类别变量,求两列变量的直线相关,称为质量相关。 点二列相关 二列相关 多系列相关 1.点双列相关 点双列相关适用于双列变量中一列变量为来自正态总体的等距或等比的测量数据,另一列为二分称名变量,即按事物的某一性质只能分为两类相互独立的变量,如,男女,文盲与非文盲。 2.3.1 点二列相关 缩写PBpoint-biserial correlation 适用条件 两列变量中一列为等距或等比的测量数据而且总体分布为正态,另一列变量为二分的类别变量。 应用 点二列相关多用于编制是非测验题评价测验内部一致性等问题。 注:每个题目(二分类别变量)与总分(数值)变量的相关,称为每个题目的区分度。相关高说明该题答对答错与总分的一致性高,即区分度高。 点双列相关的计算公式 练习 2.双列相关 双列相关系数适用于两列变量均来自正态总体的等距(比)变量,而其中一列被人为地划分为两个类别的数据。 双列相关常作为问答题或主观题的区分度指标。 二列相关 biserial correlation 适用条件 两列变量都为正态等距(比例)变量,但其中一列变量被人为地划分成两类。 应用 教育和心理测量中问答题的区分度指标 二列相关与点二列相关的主要区别在于二分变量是否正态。 二列相关的计算 练习 下表为10名考生一次测验的卷面总分和一道回答题的得分,试求该问答题的区分度(该回答题满分为10分,因此得6分以上则视为通过)。 考生编号 A B C D E F G H I J 测验总分 75 57 73 65 67 56 63 61 65 67 某题得分 7 6 7 4 7 4 4 4 7 6 表 10名考生的测验成绩 解:回答题得分被认为划分为通过和不通过两类,应求二列相关。N=10,Sy=6.12,p=0.6,q=0.4,Xp=67.33,Xq=61.25。查正态分布表:当p=0.60时,y=0.3866。 ☆ 品质相关 当R×C列联表c2检验结果显著,表明两个变量之间有关联,这种相关称为品质相关(计数数据之间的相关) f相关系数 列联相关 四分相关 f相关系数 phi coefficient 列联系数 四分相关 tetrachoric correlation * * * * * * * * * * * * 全距(range) 也称两极差,是一组数据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R=max(Xi)-min(Xi) 差异系数Coefficient of variation 变异系数指出了标准差对于平均值的大小,用于比较不同总体或样本数据的离散程度。 同一样本不同测量的变异的比较,如相同班级不同科目的变异的比较; 不同样本同一测量的变异的比较,如不同年级同一科目变异大小的比较。 第三节 地位量数 一、百分位分数 二、百分等级分数 百分位分数 百分位分数是一种相对地位量数,它是次数分布中的一个点。把一个次数分布排序之后,分为100个单位,百分位分数就是次数分布中相对于某个特定百分点的原始分数,它表明在次数分布中特定个案百分比低于该分数。用Pm表示,其中m是特定百分点。eg.P30=60,表明在该次数分布中有30%的个案低于60分。 计算第p百分位步骤 第一步:从小到大排列原始数据 第二步:计算指数i i=(p/100)×n, n为项数,p为所求的百分位的位置 第三步:若i不是整数,将i向上取整;若i是整数,则第p百分位数是第i项与第 i+1 项数据的平均值 例:有12个职员薪金的数据,求第85和第50百分位数。 解:(1)将12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