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肺胀.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医治疗肺胀

中医治疗肺胀 发表时间:2011-12-22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第35期供稿 作者:臧海涛 [导读] 肺胀,又名咳喘,或喘满。肺胀之后极易外感风寒、风热之邪。 臧海涛(黑龙江省中医药大学 150040) 【中图分类号】R256.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1)35-0317-02、 【关键词】中医 治疗 肺胀 凡久患肺管病、哮症及其他肺系病症,损伤肺气、肺叶,症见咳喘上气,胸闷胀满,面目虚浮,甚则口唇、爪甲、耳垂青紫,气短不续,称为肺胀。 肺胀,又名咳喘,或喘满。肺胀之后极易外感风寒、风热之邪。常见于久有肺系损伤,45岁以上的患者。部分病例,临床症候不显,日久病情加剧,引起胸痹,治多困难。因此,应及时治疗肺系疾患,防其漫延发展。 病因病理 1. 外感风邪,损伤肺气 外感风寒,或风热,引起肺部疾患,如肺管病久咳、哮症、尘肺等,损伤肺气,或气虚,或气滞,日久肺气上不能宣通,下不能肃降,壅滞于肺,气滞血瘀,痰湿与瘀血合而损肺,引起肺胀。清?魏荔彤说:“咳逆肺胀,外感风寒,内气壅塞也”,即指此而言。 2. 水饮内停,痰湿阻肺 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肺系病日久,通调失职,水饮内停,聚饮为痰,阻塞肺窍,肺管不利, “不利则气道涩,故上气喘逆,鸣息不通”,再有外感, “外邪内饮相搏”,也可引起肺胀。清?尤在泾曰:“外邪内饮,寒填肺中,为胀为喘,为咳而上气”(《金匮要略心典》),说的即是这个道理。 3. 肺气损伤,肺脉瘀阻 肺系病日久,肺气损伤,气血失调,气虚则血损,肺脉空疏;气滞则血郁,肺脉瘀阻,常能引起肺胀,元?朱丹溪曰:“肺胀而嗽,或左或右不得卧,此痰挟瘀血碍气而病”(《丹溪心法》咳嗽)。临床常见肺胀患者,目睛红赤。唇舌青紫,爪甲色滞,即是肺脉瘀阻,血脉不通的缘故。 诊断 1. 四诊合参 望诊:望患者面色、舌色、目色、神采,胸腹四肢。注意有否面目虚浮,目晴红赤,舌质青紫,爪甲色滞,胸廓圆满,肌肤干燥。此外,痰及尿液色泽亦应诊视。如色紫或暗滞,舌乳头扁平,或消失,即使临床无症状,肺胀亦在潜伏中,经年累月之后必甚,或发作。 闻诊:闻患者语声、气味,注意听诊咳嗽喘促,呼吸音减弱,语音颤振减低,心音遥远,两肺底可闻及细湿啰音,或干性啰音。一般无特殊气味。 问诊:询问患者发热外感情况,病史、现症。从病史可知患者早年患有慢性肺管病久咳,或其他肺系疾患;现症了解患者主观感觉,如呼吸急促,胸闷气短等征象。 切诊:切患者寸口脉,有无浮数、革数等征象。此外肝、心切诊尤为重要,如肝大,水肿,下肢肿甚。肝浊音界下降,心界缩小,两肺叩诊呈过度清音等。 2. 现代医学检查 X线检查:肺气肿征,肺容积增大,膈位低下,透亮度增加,肺纹理增粗,肋间隙增宽,肋骨平行。 心电图检查:了解心脏损伤情况。 血液气体分析:了解缺氧及二氧化碳情况及酸中毒情况。 通过四诊,症见咳嗽喘满,胸满胸闷,呼吸急促,年龄偏大,结合现代医学检查,确立诊断。同时观察寒热虚实变化,辨证用药,施针或灸,气功治疗。 辨证论治 1. 风寒 主症:发热恶寒,头身困倦,胸闷不适,咳嗽喘促,痰涎稀白有泡沫,甚则咳逆不得平卧,爪甲、唇口青紫。脉浮紧,舌质青绛,苔白,或薄。 脉舌征也是外感风寒,痰瘀互结的缘故。 治则:外散风寒,内逐痰饮。 处方:中药:小青龙汤(《伤寒论》)、苓甘五味姜辛汤(《金匮要略》)加苏叶、防风、桂枝。 针灸:列缺、尺泽、合谷、印堂、膻中、中脘、足三里、丰隆;或风池、大椎、风门、定喘、肺俞、脾俞、昆仑。 手法:平卧,或俯卧。放松形神,调匀呼吸。泻法进针,得气后导引入静(意守丰隆,或昆仑)。 HYPERLINK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留针半时,出针。 2. 风热 主症:发热恶风,口干咽痛,咳嗽喘促,胸闷烦躁,口干口苦,咳痰黄稠,不易咯出,尿赤或便秘。脉浮数,或革数。舌质红,苔薄黄或燥。 脉舌征也是风热外感,痰郁化热的缘故。 治则:外散风热,内涤热痰。 处方:中药:小柴胡汤(《伤寒论》)加葶苈子、桑白皮、栀子。桑叶连贝散(验方)。 针灸:鱼际、合谷透劳宫、孔最、液门、曲池、上脘;或风门、风池、大椎、百劳、肺俞、委中、承山、束骨。 手法:平卧,或俯卧。放松形神,调匀呼吸。泻法进针,得气后导引入静(意守劳宫,或束骨)。留针半时,出针。 3. 痰湿 主症:咳嗽喘促,呼吸气急,胸脘痞满,面目虚浮,倦怠无力,二便不利,自汗或足跗微肿,常易感冒。脉弦数,或革数,舌质绛或青,苔白,或腻。 脉舌征也是痰湿内困的缘故。 治则:除湿化痰,温肺。 处方:中药:久咳保肺汤(验方)、玉屏风散(《丹溪心法》)加陈皮、法半夏、茯苓、白芥子、莱菔子、苏子、佛于。 针灸:太渊、尺泽、天突、中府、内关、膻中、中脘、足三里

文档评论(0)

xcs8885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006513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