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易成本理论-Mipaper.PDF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章 第二節 交易成本理論 一、交易成本定義 交易成本理論是由諾貝爾經濟學得獎主寇斯(Coase, R.H., 1937)所 提出,交易成本理論的根本論點在於對廠商的本質加以解釋。由於經濟體 系中廠商的專業分工與市場價格機能之運作,產生了專業分工的現象;但 是使用市場的價格機能的成本相對偏高,而形成廠商機制,它是人類追求 經濟效率所形成的組織體(Coase, 1937 )【16】。 由於交易成本泛指所有為促成交易發生而形成的成本,因此很難進行 明確的界定與列舉,不同的交易往往就涉及不同種類的交易成本。總體而 言,簡單的 分類可將交易成本區分為以下幾項(Williamson, 1975 )【18】: 搜尋成本:商品資訊與交易對象資訊的搜集。 資訊成本:取得交易對象資訊與和交易對象進行資訊交換所需的 成本。 議價成本:針對契約、價格、品質討價還價的成本。 決策成本:進行相關決策與簽訂契約所需的內部成本。 監督交易進行的成本:監督交易對象是否依照契約內容進行交 易的成本,例如追蹤產品、監督、驗貨等。 違約成本:違約時所需付出的事後成本。 Williamson (1985)【17】進一步將交易成本加以整理區分為事前與事後 兩大類。 事前的交易成本:簽約、談判、保障契約等成本。 事後的交易成本: 適應性成本─指簽約雙方對契約不能適應所導致的成本。 討價還價的成本─指兩方調整適應不良的談判成本。 建構及營運的成本─為解決雙方的糾紛與爭執而必須設置的相關成 本。 約束成本等─為取信於對方所需之成本。 Dahlman(1979)則將交易活動的內容加以類別化處理,認為交易成本包 含:搜尋資訊的成本、協商與決策成本、契約成本、監督成本、執行成本 與轉換成本,表2-1-1說明了交易成本的型態及基本內涵。簡言之,所謂 交易成本就是指「當交易行為發生時,所隨同產生的資訊搜尋、條件談判 與交易實施等的各項成本」。 表2-1-1 交易成本之種類及其內涵 交易成本種類 內涵 事前( ex ante)交易成本 1.搜尋資訊的欲交易者,尋找最適合的交易的對象,查詢所能提供的服務 成本 與產品所需要支付的成本。 2.協商與決策 交易雙方為達成交易所做之議價、協商、談判並做出決策所 的成本 產生的成本。由於交易雙方的不信任及有限理性,常需耗費 大量協商與談判成本。 3.契約成本 當交易雙方達成協議準備進行交易時,通常會訂定契約,並 對契約內容進行磋商所產生的成本即為契約成本。 事後( ex post)成本 4.監督成本 交易雙方訂定契約之後,為了預防對方由於投機主義 (Opportunism )產生違背契約的行為,故在訂定契約之後, 會在執行過程中相互監督所產生的成本即為監督成本。 5.執行成本 契約訂定之後,交易雙方相互進行必要的檢驗以確定對方確 實遵守契約,當對方違背契約時,強制對方履行契交易成本 種類內涵約所產生的成本,即為執行成本。 6.轉換成本 當交易雙方完成交易之後,可能持續進行交易。此時若 有一方更換交易對象,所產生的成本即為轉換成本。 資料來源:楊維鈞( 2000)碩士論文;本研究整理。 二、產生交易成本的原因 交易成本發生的原因,來自於人性因素與交易環境因素交互影響下所產生 的市場失靈現象,造成交易困難所致( Williamson, 1975 )。Williamson 指出六項交易成本了來源: 1.有限理性(Bounded Rationality ):指交易進行參與的人,因為身心、 智能、情緒等限制,在追求效益極大化時所產生的限制約束。 2. 投機主義(Opportunism ):指參與交易進行的各方,為尋求自我利益 而採取的欺詐手法,同時增加彼此不信任與懷疑,因而導致交易過程監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zhuwo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