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惊魂“抗耐”峡谷
关键辞:我们用了近10个小时的时间,走完整个抗耐峡谷。杨勇用仪器测算,结果是:峡谷全长16公里,落差144米。“真悬啊!”如果我们当时贸然冲进峡谷,后果,必将是全军覆灭。
十年前的今天1998年9月24日,我们中国雅鲁藏布江漂流探险队,从源头――杰马央宗冰川下水开漂后的第17天,我们漂到一个叫“抗耐”村的峡谷口前。后来我们就把这个峡谷命名为“抗耐”峡谷。
据中国科学院有关部门于1975年考察资料显示,这个峡谷全长16公里,比降为千分之1.9米。也就是说:雅鲁藏布江水流经这段峡谷的落差是30米。按照这个落差,再根据我们漂流队目前的技术经验和装备,安全地漂过“抗耐”峡谷是有把握的。
这个峡谷两边是两座高达5000多米的高山,山顶终年积雪。峡口呈U型,一眼望进去,峡口有一处三级滩,再往里就看不见了。
罗浩问跟来看热闹的“抗耐”村的藏民,藏民只说:里边(峡谷内的江水)“咕嘟!咕嘟!”
曾在西藏生活、工作了十几年,我们唯一的藏语翻译。通过罗浩的翻译“咕?ǎ」?ǎ 本褪撬?流的声音,像水烧开了的声音。
大家还在观察和分析。这时,杨勇对我说:“老幺!冲过去算了!”根据多年的漂流探险经验和教训,我没加思索就回答:“不行!一定要看一下。”
当即,我提出组织一支小分队,沿峡谷进行全程陆路踏勘。大家同意了我的建议,由我、杨勇、罗浩、老包、杨浪涛组成,立即准备出发,其余队员就地宿营。
虽然当时我在提出这个意见和决定时,并没有想很多,也容不得你去多想,全凭自己的性格、经验。但就是这句话,也就是我和杨勇之间短短的两句对话,就决定了“雅漂队”的命运。其结果,将使“雅漂队”走上完全不同的两个结局。后来的陆上踏勘结果证明了这一点。
下午2时30分左右,踏勘小分队一行五人,在当地一位藏民向导的带领下出发了,我们用了近一个小时的时间,从江边艰难地爬上了海拔4000多米的半山腰,沿着崎岖的羊肠小道,走进了峡谷。
这是一次艰难的行程。背包、睡袋、水壶、干粮、衣服等,我们每人要负重20余斤。如果在内地平原,这算不了什么。可这是在高海拔的峡谷里啊!“缺氧!”当我们气喘吁吁的爬上山腰时,全身已被汗水湿透。峡谷里的风很大,虽然烈日当空,但高原的寒风吹在被汗水湿透的身上,不禁浑身打着哆嗦。
刚进峡谷,在上面还能看见江水,虽然离江面有一定的距离,会出现视觉误差,但根据自己多年的漂流“读水”经验,基本上可以判定险滩的级别和难度。
我从背包里拿出笔,在一张明信片的包装纸上,标注着每一处险滩的级别、长度,哪里可以安全漂流通过,哪里有跌水、需要避开。走进峡谷不到两公里,只见峡谷中有很多地段呈U型,人站在离江面300多米高的半山腰看不见江面,只听见江水猛烈冲击礁石的咆哮声,如万炮齐轰,让人胆战心惊。我愈看越紧张,愈看越害怕。只见江面上礁石林立,跌水、险滩密布,四级、五级、六级(漂流险滩最高级别)的险滩一个接一个。
大家都不禁倒吸了一口冷气!好险啊!真险啊!我收起了标注险滩的笔和纸,还有什么用呢?根本就无法漂嘛!后来,用我和杨勇的话来说:完全就是一个“小虎跳峡”啊!(虎跳峡在金沙江云南丽江段,全长16公里,落差高达208米。)
我们用了近10个小时的时间,走完整个峡谷全程。杨勇用仪器测算,结果是:峡谷全长16公里,落差144米。“真悬啊!”如果我们当时贸然冲进峡谷,后果,必将是全军覆灭,更何况这支队伍除了杨勇和我,大多没有过漂流探险的经验。
摸着黑,打着电筒。拖着疲惫的身体,两只脚就跟灌满了铅似的走进了一个叫“波拉”的小村庄,村民们早就关门闭户。罗浩走在最前面,挨家挨户去敲门,深更半夜谁都不敢开门,就是有应答声,也只有罗浩听得懂。
好不容易找到了村长家,说明来意,村长同意我们在他家借宿一晚。吃了些干粮,大家就在屋沿下圈成一堆睡下了。天气很凉,基本上都没有睡着。第二天早上,村长到村子里帮我们收集了40个鸡蛋,5毛钱一个,大家狼吞虎咽的一会儿就吃光了,杨浪涛还拿出奶粉,冲了一壶牛奶。另外还给队员们买了三只藏鸡带回去。
我们小分队原路返回营地。经过大家一致讨论,决定放弃“抗耐”峡谷的漂流,并请当地村民帮我们把装备和物资运出峡谷。
返回营地的第二天,罗浩领着杨勇找到“抗耐”村的云登嘉措村长,请求帮助。村长听后表示同情,同时也感到十分为难,他告诉我们:眼看就要下冰雹了,村民们正在抢收一年一季的青稞,实在是抽不出人手,只能在一周后,才能帮助我们。
眼前,队伍的食品仅够维持1一2天,况且,此地离下游陆上的接应点拉孜县城,还有3天的水路。“雅漂队”面临前所未有的困境,大家艰难地打发着日子。为了节省粮食,米饭变成了稀饭,一日三餐改为了两餐。年轻的队员饿得不行时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