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度高一语文第二次月考试题.docVIP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2年度高一语文第二次月考试题

2012年高一语文第二次月考试题(12月) 语 文 考生注意:本试卷共页,7道大题,满分150分。时150分钟。.韬光养晦? 励精图治...-9题。 君山月夜泛舟记 清 吴敏树   秋月泛湖,游之上者,未有若周君山游者之上也。不知古人曾有是事否,而余平生以为胜期,尝以著之诗歌。今丁卯七月望夜,始得一为之。   初发棹,自龙口向香炉。月升树端,舟入金碧,偕者二僧一客,及费甥、坡孙也。南崖下渔火数十星,相接续而西,次第过之,小船捞虾者也。开上人指危崖一树曰:“此古樟,无虑十数围,根抱一巨石,方丈余。自郡城望山,见树影独出者,此是也。”然月下舟中,仰视之,殊途不甚高大,余初识之。客黎君曰:“苏子瞻赤壁之游,七月既望,今差一夕耳。”余顾语坡孙:“汝观月,不在斗牛间乎?”因举诵苏赋十数句。又西出香炉峡中少北。初发时,风东南来,至是斜背之。水益平不波,见湾碕,思可小泊,然且行过观音泉口响山前也。   相与论地道通吴中。或说有神人金堂数百间,当在此下耶?夜来月下,山水寂然。湘灵洞庭君,恍惚如可问者。又北入后湖,旋而东。水面对出灯火光,岳州城也。云起船侧,水上滃滃然。平视之,已作横长状。稍上,乃不见。坡孙言:“一日晚自沙觜见后湖云出水,白团团若车轮巨瓮状者,十余积,即此处也。”然则此下近山根,当有云孔穴耶?山后无居人,有棚于坳者数家,洲人避水来者也。数客舟泊之,皆无人声。转南出沙觜,穿水柳中,则老庙门矣。志称山周七里有奇以余舟行缓似不翅也。   既泊,乃命酒肴。以子鸡、苦瓜拌之。月高中天,风起浪作,剧饥当之,各逾本量。超上人守荤戒,裁少饮,啖梨数片。复入庙,具茶来。夜分登岸,别超及黎,余四人寻山以归。 明日记。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未有若周君山游者之上也 周:环绕 B.水益平不波 波:波浪 C.志称山周七里有奇 奇:余、多 D.乃命酒肴 命:准备 6.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 例句:余四人寻山以归 A.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B.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C.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D.斧斤以时入山林 7.下面对文中划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志称/山周七里有奇/以余舟行/缓似不翅也 B.志称/山周七里有奇/以余舟行缓似/不翅也 C.志称山/周七里有奇/以余舟行缓/似不翅也 D.志称/山周七里有奇/以余舟行缓/似不翅也 8.作者写到月夜君山泛舟,多次运用联想手法。请试举一例,并分析这样写的好处。 9.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今丁卯七月望夜,始得一为之。(3分) ②、自郡城望山,见树影独出者,此是也。(4分) ③、又北入后湖,旋而东。(3分) 三、古代诗歌鉴赏和古诗文默写(13分) 10.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题目。(8分) 溪居 柳宗元 久为簪组束,幸此南夷谪。 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 晓耕翻露草,夜榜响溪石。 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 注释:①簪组:官吏的冠饰,这里指做官。 ②榜:划船。 (1)“红尘飘不到” “来往不逢人”两句诗均描写“溪居”生活环境,其相同之处是什么?请简要分析。(4分) (2)两首诗表达的情感同中有异,其不同点是什么?(4分) 11.古诗文默写。(5分,每空1分) ⑴ ,鼓瑟吹笙。(曹操《短歌行》) ⑵ ,以手抚膺坐长叹。(李白《蜀道难》) ⑶ ?吞声踯躅不敢言。鲍照《拟行路难》 ⑷ ,王道之始也。⑸鼎铛玉石,金块珠砾, ,秦人视之,亦不甚惜。《阿房宫赋》-14题。 中国书法 林语堂 一切艺术问题都是气韵问题,中国书法是训练抽象的气韵与轮廓的基本艺术,我们还可以说它供给中国人以基本的审美观念,而中国人也学得线条美与轮廓美的基本意识,也是从抒发而来。中国抒发所使用的工具为毛笔,毛笔比之钢笔来的潇洒而机敏易感,故书法的艺术水准,足以并肩于绘画。中国人把“书画”并称,亦既充分认识此点。中国大画家像董其昌、赵孟頫同时又为大书法家,无足为异。赵孟頫为中国著名的书画家之一,他讲自己的绘画山石有如书法中之“飞白”,而其绘画树木,有如书法中之篆体。绘画的笔法,其基本且肇端于书法的“永”字八法。可知书法与绘画之秘笈,系出同源。 据我看来,书法艺术彰显出气韵与结构的最纯粹的原则,其与绘画之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78****932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