羌绣,千年的点缀.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羌绣,千年的点缀   当谈到地震的时候,李兴秀的声音与神情顿时显得有些憔悴,尽管距离那地动山摇的一刻已将近一年,回忆的惨痛仍然会让所有相关之人不忍触摸。谈话之间,身着民族服饰的工人拿着绣有绚丽图案的腰带、挂饰、头帕……来回穿梭,于是李兴秀不时停顿下来,指点一二。眼前的情景更让人觉得恍若残梦方醒,时空隔离。   记得两年前与李兴秀见面的时候,她还在踌躇满志地规划着自己的企业――羌寨绣庄将来的发展。一年前,我得知她已经将自己的绣庄从茂县开到了北川,闻言欣喜不已。这个从松坪沟一路苦熬出来的普通妇女,秉承着祖先的坚毅个性,终于在逐步实现着一场充满文化意义的历史实践,尽管,当事人也许并无所知。   如今,一场地震,让她多年的心血几乎毁于一旦,这不仅是她个人的惨痛损失,羌寨绣庄所秉承与传扬的那种贯穿民族历史的传统技艺,叠加在地震之后面临全方位危机的羌文化之中,成为整个民族无法言说之殇。   这就是羌绣,朴拙、爽朗、鲜明、大方、充满喻意的羌绣,它承载着一个民族的生活史,亦点缀着一个古老族群的社会画卷。   2006年,我在茂县营盘山新石器文化遗址。岷江河谷罡风凛冽,夹杂着砂土呼啸。掩埋在地下的5000年前的古人类遗存,隐含着许多解读古史与现代的密码,勾连着无数过去与当下的细节:如今生活在岷江上游的羌人从建筑、聚落、习俗,到信仰、生产、审美方方面面都能从这里发现滥觞。   在营盘山遗址出土了不少彩陶器皿,器表打磨光亮,用软笔绘出各种图案,题材包括动物(变形鸟纹、蛙纹)、植物(草卉纹、草叶纹、杏圆纹)、几何图形(垂帐纹、水波纹、弧形纹、圆圈纹)三大类。当时我在想,这些羌人最初的抽象思维与艺术创造、地理环境和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倘若这些图案连同其承载的意义得以延续,而今还能在哪里寻见?   脑海里立即浮现出羌绣,以及在无数村寨见到的运针引线、拧线织锦的情景,这种在织物上用针穿引各色彩线进而绣出各种图画的传统技艺,将花草、飞鸟、游鱼、禽兽等等充满生物灵性的自然存在,用细针与细心勾勒,点缀着衣裙、鞋子、头帕、腰带、飘带……呈现的造型,朴拙如粗犷山野,绚丽如灿烂夏花,寄喻着“团花似锦”、“鱼水和谐”、“凤穿牡丹”的生活理想,毫不夸饰,亦毫不掩饰地洋溢着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民族风格。   这种特色与民族走廊有关,这种风格与多元血脉相连。岷江上游,横断山脉民族走廊的最东端,山河相间,岁月悠悠,古往今来,不断穿梭着各路人群的身影。在古人的口中,他们是羌,是戈基,是冉?,是氐,是嘉良,是吐蕃,是番,是戎,是汉……来来往往,有人继北往南去,有人停驻此地,有战争,有冲突,更有融合,有同化,文化相融,血脉相溶,如今,他们是羌,是藏,是回,是汉,他们重新分化,然而,他们之间又千丝万缕。当今羌族,是河湟羌人的某支遗民,是古老民族的今喻,亦是人们对那个曾经强大族群的追忆,对华夏血脉的溯源,更是一杯五味杂陈的民族佳酿。   与祖先相比,当今羌人已经改变了许多,从草原游徙到峡谷定居,从集体畜牧到个体半农半牧,从以种姓为部落到聚族而居,从歃血祭天到白石崇拜,从自然天神到道教诸君……改变着的羌人随顺着自然环境与历史演进,改变着自身,创造着新生。对于这个没有文字的民族来说,他们常常将情感付诸于实物和故事,用口传心授的技艺或者符号装饰来讲述自身的历史文化与祖先记忆。   于是不仅是整个社会结构,大体量的建筑,长时段的劳作,即使是属于女儿家最细腻心思的羌绣,亦映射着羌民族千年的转变。      记得在茂县的黑虎羌寨,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我坐在碉楼旁的一家屋顶上,与当地几位羌族妇女聊了许久,目睹着她们一针一线绣制鞋垫的整个过程。话题当然从日常的生活开始,最后却总围绕着她们手中活计展开。她们告诉我,刺绣是羌族妇女必备的手艺,母亲往往在女儿六七岁时,便开始教其刺绣。十多年的勤学苦练,待女儿出嫁时,大都已是飞针走线、刺龙绣凤的高手。男人相亲说对象,首先一条就要看女子会不会绣花。如不会绣花,男人就不会喜欢。   看来,这种以家族的个体方式进行生产并传承沿袭的技艺,不仅是女儿家的隐秘心思,更是衡量她们勤劳聪慧和心灵手巧的重要尺度。在一个传统社会中获得认同的标准,往往与一门劳动技艺有关。   看着妇女们采用棉线或者彩色丝线,创造出黑白或多彩的图案,我感到惊讶的同时又提出很多问题,这些在大山生活的妇女倒是少却了许多假意的矜持,大大方方地解答着我的好奇。   原来不仅是相亲,羌族妇女还会根据不同的场合,不同的用途,来刺绣出不同的图案,送给不同的对象,甚至自娱自乐。送给老人用的,多选用福、禄、寿之类的图案装饰,祝愿老人健康长寿;给小孩子用的,多选用辟邪,以保佑其健康成长,或者用花朵图案,也是寓意茁壮成长。年轻阿妹子绣的烟荷包当然是送给情哥哥的礼品,烟荷包上绣的两种图案,一种是鸳鸯戏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