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深山中的火把
景宁县是全国唯一的畲族自治县,勤劳勇敢的畲民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当年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主要领导人之一叶飞曾指出:“在最艰苦困难的斗争中,少数民族(畲族)的作用是很大的。他们具有两个特点:第一,最保守秘密;第二,最团结。不管敌人怎样摧残,他们都忠实于党。”早就听说三年游击战争时期,畲族人民不顾个人安危,在各处山洞里掩护和医治了大批红军伤员的故事,景宁郑坑乡的桂远、毛窠就是其中著名的两个地方。由于考察丽水地区红色旅游的机会,我有幸去这红色的土地寻踪,心里不由得充满了期待。
我们先往毛窠。毛窠是郑坑乡羊角降村的一个自然村,位于海拔1144米的大麦山上。车子沿着一条简陋的盘山公路开到羊角降,前面已再无公路可走。在羊角降村精干的女支记张春菊的带路下,我们沿着一条蜿蜒的羊肠小道向山上攀登。经过两个多小时的跋涉,终于来到了毛窠村。这是个只有10户人家,59口人的寂静的畲族山寨。村前,勤劳的村民正在晾晒蕃薯丝,林中偶有小鸟的鸣叫声。我们找到了原羊脚降分支部书记钟福体家,钟福体1941年入党,1950年被土匪杀害。他的女儿钟勤丹热情地接待了我们。深秋的深山已有几许寒意,好客的畲民端出了自家酿造的糯米酒,生起了火炉,热情地招待我们。我们在钟福体家,意外地发现了几本保存完好的1948年特委印发的《反对经验主义》、《党员手册浅释》、《调查研究工作》、《支部工作》等学习资料,还有1949年初羊脚降村选举农会主任、民兵等选举记录材料,党员、群众为游击队捐献粮食、物品的记录。这些珍贵的革命文物述说着畲民的革命历史。
听说我们要去寻找红军医院,畲民们七嘴八舌地向我们讲述了“畲族革命老妈妈”钟芹钗和红军医院的故事。
钟芹钗1874年出生,在很小的时候,父母就把她送给同村一户行医人家当童养媳。从养父那里,她学会了家传医术,经常翻山越岭去采草药,为邻近的村民治病,成为当地有名的“畲药婆”。
1936年春,红军挺进师一纵队范连辉部活动于青田、景宁、丽水边境,在桂远、毛窠一带,他们以做山货生意为掩护,分住在附近各村。有时也常到钟芹钗家里看看,顺便带些草药回去,钟芹钗总是热情相待。范连辉通过对她进行深入了解,坦诚地告诉她,他们是从江西过来的红军,原先是和她一样受压迫的穷苦人,为了打倒欺压穷苦人的国民党反动派,参加了红军。到浙江后遭受国民党的“清剿”,现大多隐蔽在邻近几个县的边界活动,希望她能对红军伤员的医治提供一些帮助。此时,钟芹钗已是60开外的老人了,但穷苦人心相连,她对红军充满了同情,总想尽力为他们做些事情。于是,她在山上搭些简易山蓬,建起十分隐蔽的“野地医院”,陆续收治了一些红军伤员。
6月,范连辉部一个小分队在文成官汀圩的山沟里隐蔽休整,被国民党保安队包围。红军奋力冲出包围圈后,发现许多战士负了重伤,便决定将他们送到毛窠村。钟芹钗逐个给伤员洗了伤口、敷上药,暂时把他们安置在山棚里。
官汀圩一仗,引起了反动当局的注意,保安队经常在毛窠一带搜查。为了不让他们找到伤员,钟芹钗和丈夫雷阿桶经常更换伤员的住处,有时一天换好几个地方。最后,他们想到了离毛窠10余里地的石屋洞,就将所有伤员都转移到这个山洞里。每晚,钟芹钗都要摸黑为红军送饭、送草药,为伤员洗伤口,观察病情,换药敷药。先后为三四十名红军伤员治好伤,使他们安全健康地回归部队,为革命再作贡献。为此,钟芹钗被国民党列入黑名单,她的丈夫还被保安队抓走,严刑拷打,出狱后,人就残废了。
尽管敌人对钟芹钗一家进行残酷的迫害,但并没有动摇她为革命作贡献的决心。她终于盼到了解放的一天。解放后,党和人民政府将她接到了敬老院,并尊称她为“畲族革命老妈妈”。
听着如此感人的故事,真想马上看到石屋洞啊。于是,三口两口吃完饭,就催促着向导早点带我们上山。勤丹的两个儿子手持猎枪,带着猎狗,从毛窠村后的毛竹林带我们上大麦山。听他们说,石屋洞在山的另一侧,要先爬到山顶,再下山。向导见我穿着高跟鞋,就劝我别去,说山路很难走。但都已经到毛窠了,怎么能不去久已闻名的石屋洞呢?我执意与他们同行。
山上已久未有人行走了,原有的羊肠小道也没有了踪迹。我们只能在向导的指引下,手攀着毛竹、树木,小心地踩着布满落叶的、松软的、荆棘丛生的山地,一步一挪地向前走。两名向导身轻如燕、如履平地,在树林里穿梭自如,就象鱼儿进了大海。而我们这些久居书斋的书生,不是被荆棘牵住了腿,就是被树枝钩住了衣服,树林对我们来说就象一个布满了钩子的大陷阱。没走多远,个个都已是气喘吁吁,狼狈不堪了。
好不容易爬到山顶,稍作休息,又要下山了。但上山容易下山难啊。上山时,只要抓住毛竹、树木,使点劲就能上去。可下山却不同了,既要抓住树,又要留意脚下,稍不小心就会摔个大跟头。可怜我穿着高跟鞋,整个重心前移,脚趾头全顶在鞋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