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凉山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问题探研.docVIP

四川凉山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问题探研.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四川凉山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问题探研   摘要:四川凉山州拥有丰富独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目前已被列入国家、省、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共包括民间文学、民间音乐、民间舞蹈等八个领域近百个项目;该州在申报和保护这些项目方面虽取得了较好成效,但现实中仍面临着严峻挑战。在陈述该州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概况的基础上,比较深入地分析了保护现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合理化建议,以更好地促进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关键词:四川凉山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建议   中图分类号:D9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7740(2010)01-0080-03      一、凉山州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概况      凉山彝族自治州位于四川省西南川滇交界处,是我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全卅辖17个县市,幅员面积6万余平方公里,总人口390万人。凉山不仅是一个古老神秘而又闻名遐迩的地方,具有浓郁的民族特点和地区特点。如独具特色的彝族民风民俗和泸沽湖畔摩梭人的“走婚”习俗,中国对外开放“窗口”――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全国唯一的社会发展形态博物院――凉山彝族奴隶社会博物馆,红军长征时刘伯承元帅与彝族首领果基小叶丹在彝海结盟的革命遗址,神奇秀美的螺髻山和大风顶自然保护区等,吸引着众多的中外专家和游客。凉山州更是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十分富集的地方,千百年来,以彝族为主体民族的14个世居民族在这里共同创造了丰富多元、博大精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闻名世界的、可与玛雅文明媲美的“彝族十月太阳历”;有风情浓郁,表现形式丰富多彩的“彝族火把节”;有生动并富有诗意的口头论辩艺术“彝族克智”;有被誉为彝人三色世界的“彝族漆器艺术”;有古老厚重并独具生命情态的“彝族毕摩文化”;有“人类母系社会最后一块活化石”的泸沽湖摩梭人母系氏族习俗文化;有濒危并具有人类学研究价值的藏族尔苏人古象形文字等。由于历史的积淀和现实人文生存状态,决定了凉山非物质文化的独特性、丰富性和原生性。因此,被赋予“彝族文化原生态博物馆”的美名。  该州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包括民间文学、民间音乐、民间舞蹈、民间戏曲、游艺、传统体育与竞技、民间美术、传统手工技艺、民俗八个领域,分别是如民间文学阿嫫尼惹,支格阿尔,彝族克智,月亮女儿的传说,甘嫫阿妞的传说,勒俄特依,玛木特依,姿子里乍;民间音乐口弦音乐,彝族阿都高腔调,朵乐荷,彝族哭嫁歌,彝族竖笛,彝族马布音乐,彝族长号唢呐音乐,大号唢呐,义诺彝族民歌,彝族毕摩音乐,冕宁汉族栽秧歌,阿惹妞,彝族克西觉尔音乐,傈僳族高腔,藏族赶马调,彝族挽歌,彝族月琴音乐;民间舞蹈甲搓舞,蹄脚舞,傈僳族嘎且且撤勒舞,彝族达体舞,藏族杜基嘎尔,藏族嘎卓舞,锅庄(木里藏族),彝族苏尼舞;民间戏曲马灯;游艺、传统体育与竞技有彝族磨儿秋;民间美术毕摩绘画,彝文书法;传统手工艺凉山彝族漆器制作工艺,彝族漆器髹饰技艺,凉山彝族银饰手工技艺,瓦拉手工技艺,佳史手工技艺,凉山彝族毛纺织及擀制技艺,冕宁民间挑花手工技艺传统手工技艺,冕宁烙铁画,红铜火锅制作技艺,绿釉陶瓷品制作技艺,砂锅制作技艺,建昌板鸭制作技艺,彝族杆杆酒酿造技艺,藏式烧制茶具制作技艺,藏式木制茶具制作技艺,藏式竹制茶具制作技艺,傈僳族葫芦笙制作技艺;民俗彝族婚礼,彝族婚俗,泸沽湖摩梭人母系氏族习俗,俄亚纳西族习俗,彝族年,藏历年,彝族火把节,泸沽湖摩梭人转山转海节,凉山彝族“尼木措毕”祭祀,灵山寺祖师会,摩梭人成丁礼,彝族阿依蒙格礼仪,彝族“阿依蒙格”儿童节,傈僳族阔时节,傈僳族婚俗,藏族尔苏射箭节,摩梭人达巴信仰,彝族服饰,彝族奥索布迪头饰,傈僳族服饰,彝族德古调解习俗,彝族义诺服饰,彝族十月太阳历,藏族尔苏射箭节。这些项目拥有广阔的文化空间,如彝族人民一年一度的彝族火把节都要在主会场普格县或布拖县、分会场西昌市火把广场等地举行大型而浓重的狂欢活动。目前,该州已有两人进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名录,分别是代表彝族克智的海来热几和彝族漆器髹饰技艺的吉伍巫且。      二、凉山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      (一)保护政策及措施   2005年4月,该州成立了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专家委员会和民族民间文化普查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开展了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作,对珍贵、濒危并具有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了有效保护。   2007年6月,州委、州政府出台了《坚持科学发展构建和谐凉山实施纲要》,明确提出:“着力做强民族文化产业,推进民族文化资源大州民族文化强州跨越。重点做强做大做优以彝族文化为主体的民族文化产业。一要加紧彝族文化古藉的整理和发掘,科学合理开发民族文化资源。二要办好民族文化演艺中心、奴隶社会博物馆,着力打造特色鲜明的民族文化产业品牌。三要充分挖掘特色民族文化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