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茶问,被颠覆的经典茶道.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武夷茶问,被颠覆的经典茶道   生在江南,烟雨蒙蒙的江南。   那是攥一把空气都可以拧出水来的地方!养育出了纤秀柔媚的江南女子的一方水土,也滋润了西湖龙井和黄山毛峰。   自幼看长辈们喝茶,那场景至今依然难以忘怀。特别是掌心里把玩的紫砂壶,被主人的岁月摩挲得油光锃亮。闲暇时,翘着二郎腿,坐在脱了漆皮的太师椅上,一只手在桌子上敲着鼓点,一只手拿捏着内壁满是茶垢的壶身,就着圆润小巧的壶嘴,酣畅淋漓里发出的那“吱吱”的喝茶声响,仿佛全身筋骨那一刻也是松软舒坦的。家中来客,不管条件如何,招待的礼仪也是泡茶。成年后也习惯在案头泡上一壶香茗,感怀的文字从笔下或键盘里流淌着,无论文思顺畅与否,抬头间时不时地眠上一口,颇有些附庸风雅,倒是解渴也解困。因此,自认为多少懂点茶道,也不知天高地厚地写过几篇关于饮茶的文字,不明就里的朋友一直把我看做对茶经颇有研究的道中人,偶尔遇到不甚明了的饮茶知识,还会打电话来咨询。   没料想,一趟八闽之行,直让我脸红心跳,见识了福建人喝茶的执著和对茶精到的程度,彻底颠覆了我对茶道的那一点浅浅的认识和深深的误解。      茶问之一?走向神坛的大红袍      大红袍是武夷岩茶中的顶级茶品,应属青茶,古今中外享有盛誉。所有的经典茶著中都有它的绰约身姿,流传着脍炙人口的传奇故事,记载着内涵丰厚的诗词歌赋……据称,“一日不可无茶”的乾隆皇帝,曾纳贡半斤大红袍,欣喜万分,品后诗兴大起,发出“就中武夷品最佳,香气清和兼骨鲠”的感叹。“骨鲠”之说,当是悟出“岩韵”的第一人。   我在武夷山几天,每日早晚喝的都是大红袍。大红袍产于武夷山,溪水泡岩茶,一切都是那么原汁原味,再正宗不过了,很有点飘飘欲仙的感觉。   可是,终于有一天,朋友喝茶时不经意说了一句足以让我瞠目结舌的话:真正的大红袍茶树仅剩下六株,每年产量仅为几十克而已。我们噶的所谓大红袍,都不过是生长气候相同、采摘地点相同、制作工艺相同的武夷岩茶罢了。   一瞬间,仿佛有了一种顶礼膜拜了很久,突然间有人真真切切的告诉你,那是不存在的虚拟,感觉心中的偶像刹那间轰然倒下似的愕然。难不成满街的武夷山大红袍是那“皇帝的新衣”?在我的强烈要求下,朋友陪同我“瞻仰”了那六株大红袍茶树的“鹤发童颜”。   在水帘洞景点那座350年前就已经镌凿着“大红袍”三个字的摩崖石刻下,我们始得一见那传奇的大红袍茶树。曾经参与接待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武夷茶寮里的王小姐,一边为我们泡着茶,一边讲述着大红袍的今昔:“2007年10月,武夷山大红袍350年母树历史上最后20克茶叶,被武夷山市政府专程送往国家博物馆收藏。至此,大红袍母树明令禁止采摘。作为母本,武夷山茶叶研究所根据茶园发展和品种繁育的需要,与大红袍母树保持不变异繁殖获得成功。游客现在看到的大红袍母树,其观赏价值远远大于市场价值。而生长于山谷沟壑间四万亩武夷岩茶,其品质和口感,与母树毫无二致。”   朝圣般的游人,站在崖下仰视着高高在上的那六株大红袍茶树,相机快门声响成一片。   有关大红袍传说的版本很多,无非是和高僧或皇室联系在一起,虽然无从考证却不断被演绎的一段故事,于是,便有了神话,便有了围栏隔断一一即便不隔断让人也无法亲近的景点。物以稀为贵。近年来这几棵母树每年所产茶叶仅在20克左右,拍卖价为20万上下,每克身价高达1万。假如没有那六株母树的尊贵血统,假如没有那最后的绝版收藏,假如没有一浪高过一浪的炒作,买家还会这样趋之若鹜吗?可以断言,绝大多数人此生并没有喝过那已被奉若神明的极品茶,但是,大家认定,这山涧浓荫庇护之下的武夷岩茶,就是武夷山的原产本土大红袍,而那六株母树,不过是橱窗里陈列的非卖品,神龛里的贡品,和过日子的老百姓无关。   暮色之下的武夷山很是清凉。月华初上,四下围拢来的,竟然都是挥之不去的茶香。远处的农家袅袅升腾的氤氲,由浓转淡,渐次弥漫开来,仿佛是一幅吸足了墨汁的宣纸国画;街上的生意人早早将茶具摆放在门口,慢条斯理地喝着,似乎都是些不着急过日子的人家。男人身上的烟草味,和渗透在发问的茶香掺合在一起,让紧挨着坐在一起的女人愈加深吸了几口;女人娴熟的泡茶手法,从指尖溯至眉间,温柔中多了几分淡定从容。蹒跚的孩子,就着妈妈手中的茶盏,喝了小半,另一半则顺着圆圆的小下巴淌到了肚脐间。连跟脚的小狗狗,也仰着脑袋看着主人,伸出舌头咂吧咂吧着嘴,把个小主人漏下来的茶水喝了个干干净净。   看云喝茶,已是武夷一景。大红袍,传说乃袈裟染红了那六株茶树而得名,而我们看到的,却依旧是漫山遍野,满目葱茏。茶不论贵贱,观赏当故事讲是一回事,居家过日子又是一回事。我突然想到,武夷山人那种宠辱不惊、不疾不徐的心态,是否多少与历练出来的功夫茶的功力有关?      茶问之二?请朋友喝茶      去茶楼喝茶,竟然可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