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湘西赶场看苗女
我在2009年和2010年间多次到湘西凤凰周边的乡村和山寨采风,以摄影的名义在湘西的大山里走村串户。湘西,是一片神奇的土地,这里有爬不完的山,趟不完的河,钻不完的洞,湘西苗女更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位于湖南省西南部,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苗族约占33%以上。湘西苗族主要分布在凤凰、吉首、花垣、泸溪、古丈等县市。为拍摄一组《湘西苗女》的摄影作品,2011年大年初二,我便驱车从湖南益阳前往湘西,去赶凤凰县山江镇初三和吉首市矮寨镇初四这些苗族的聚居地的新年集日。
湘西人爱赶场,许多地方视集日为节日。为方便群众,湘西墟场的场期一般定为三到五日一场,相邻地方的场期还会采用“插花”方式错开。每到赶场的日子,平时冷冷清清的小镇,忽然间会变成巨大的磁场,把方圆一、二十里,甚至五、六十里外的乡亲都吸引拢来,把乡场拥挤得热闹非凡。特别是凤凰县的山江、腊尔山、禾库一带苗区,集日里苗族妇女会特意穿上绣花的民族服饰,小孩也打扮得漂漂亮亮,成为山乡墟场一道亮丽的风景。
正月初二我从益阳驱车前往湘西凤凰,一路上道路非常好走,长沙至吉首的高速公路非常通畅,我仅仅用了3个多小时便 到达了凤凰,夜宿于凤凰古城沱江边的吊脚楼上。
正月初三,这天是山江镇逢三逢八赶场的日子,这个热闹是一定要凑的。山江镇位于凤凰县境中部,属苗族聚居区,保持着浓厚的民族特色。山江就是苗语说的“叭咕苗寨”。
凤凰县沱江镇有许多中巴直达山江,车费才3元钱,半个小时车程。我一路上看见好多身着苗族服装的妇女老人,背着竹篓,在山路上走着,都是去赶场的。
到山江镇时还有些早,于是我就上苗寨里转了转。苗民们住的是土砖房子或用石头垒起来的房子,独门独院独户。走进了一户农家,苗家主妇的热情真正叫我领略到了苗家的好客。刚落座,主妇就去灶旁忙活了。不一会儿就端来了一碗煎糍耙,黄澄的表面,泛着油光,香味扑鼻,入口外香内脆糯软。据说打糯米糍耙是苗族年节的头等大事。苗寨流行一句俗话:“肉宁可少吃,糍耙不能少打。”因此在苗寨,每家每户都要打年耙,多则三五担,少则一两担,即使是贫困的人家也要千方百计地打上三五斗糍耙。因为年节期间,一家人糍耙的多少,标志着富有与贫穷。另外,苗家又是好客的民族,一到年节,亲朋好友往来频繁,糍耙正是待客的最好礼物。
在苗寨里转了一圈再到集上时,已是熙熙攘攘,人声鼎沸,到处是身着苗服的妇女。有的在道边站着卖苗族服装,有的拿着一兜银饰在卖。一家小店铺里陈设着苗衣、花带、绣花鞋、童帽等等,上面绣的各种图案真是美不胜收。单是悬于店内那一块长约二米、宽约一米的绣花帐檐就让人惊艳,据说这是新婚在婚床上悬挂的。在集市上的一家苗家银饰店,我发现了好多“宝贝”:龙头鱼身耳环、八卦阴阳鱼童帽银饰、福禄寿喜童帽银饰、银针筒等,几位苗族妇女正在认真挑选,苗女对银饰的喜爱已经融入了她们民族的血液。我在一旁向她们赞美了几句银饰的漂亮,简单交流了一会,就不停地拍摄起来,她们完全不在意我的拍摄,好像已经习以为常了,我一边拍摄心理一边叫好:太好了,太有感觉了!
这家苗家银饰店的女老板告诉我,这些苗族妇女是在买银花,春节期间买银花的特别多,银花是湘西苗族服饰特有的装饰品,主要是姑娘们佩带。一个姑娘要出嫁前,父母不惜一切代价为其添置银花。过去一个富有家庭的女儿出嫁,连伴娘和送亲一起,走在路上,有如银龙蠕动,前后还有荷枪实弹保卫,以防半路遭劫。这些巧匠制作的银饰,似鸟欲飞,似龙欲舞,玲珑剔透,栩栩如生。但凡接亲嫁女,欢度佳节,集市上都会一片花山银海,啜啜铮铮,叫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
集市上每一个特有的交易场面都吸引着我,眼在不停地看,嘴在不停地问,手在不停地按快门,整个人都进入到了一个新奇的兴奋状态。
除了银饰之外,绣饰也是苗家女子服饰上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苗家女子聪明善绣,她们运用绣、挑花、织花、腊染等手法,不仅在衣襟、衣袖、头帕、裙边、围腰和裤脚上绣出漂亮的纹样,就连日常的荷包、手帕、背带也都绣上色彩斑斓的纹样。苗族有一首《花之歌》是这样唱的: “花花衣裤花头巾,花帕花带花围裙,花花鞋子花花伞,花花场赶花花人。”这首歌唱出了苗家人对花的特殊偏爱,也反映了苗族服装与各种花的关系。绣饰作为苗族服饰的重要部分,它凝聚着苗家人的情感、期望和信仰。
赶场的人中,有许多苗族年轻小伙子和姑娘。他们不是来做买卖的,而是来赶“边边场”的。叭咕苗寨的“边边场”风俗很有意思。苗族男青年,一旦长到十八九岁,就开始谈情说爱,利用走亲访友的方式多与姑娘接触,初步掌握一些情况后,进一步试探。试探的方式是利用赶场的机会主动找姑娘,多是在地角场边,或在行走的路途中,进行试探活动,故称赶“边边场”。
在回去的路上,从车窗里看到两旁有一对对或三五成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