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延川剪纸、布堆画
延川县位于陕西省北部,黄河流经县境长达68公里。延川是黄河文明的浓缩之地,境内民间艺术丰厚, 因剪纸和布堆画,被政府命名为“民间艺术之乡”。
2004年初,延川县组织文化干部和骨干70多人,用了半年多时间对全县17万人口的剪纸情况进行了全面“摸底”普查,竟然得出全县有15006个剪纸作者的结果,证实了延川一带早有“女人会生孩子就会剪纸”的说法。专家说,剪纸是当地农村妇女精神世界最普及的表达方式,也是农村整体文化的传承方式。
黄河大拐弯和小程村
“天下黄河九十九道湾”。其实,从青海的黄河源头到山东东营的入海口,在它5464公里的流程中,又何止九十九道湾呢?然而,在众多的大拐弯中,拐的最壮美雄浑、最有历史文化感的,当数距离延川县城五十多公里的乾坤湾了。
乾坤湾雄踞在晋陕峡谷之中。从乾坤湾上坡,经过一道梁坎,就到了小程村。小程全村有60户人家,252人,由于自然条件差,缺水严重,一直是贫穷的村落。1999年开始,这里发挥原有优势,退耕还林,改种枣树,几年下来,小程村已成为红枣之乡。记者秋季来访,农民们正忙着打枣收获。黄河边的大枣实在好吃,村民们也实在好客,无论走到哪里,遇到村民,都会热情地抓把枣塞进你的怀里,请你品尝。
在村里最漂亮的窑洞院落――小程村文化活动站里,有三孔窑洞长期展览着小程村妇女的剪纸和布堆画作品,我看到说明牌上,介绍着村里几十位剪纸能手。一个偏僻小村庄,竟有如此多的作者和作品,令人感叹。四年前,中央美术学院教授靳之林来此作画,发现这里的妇女普遍会剪纸,很感动。于是,他找来县里民间艺术家冯山云一同在村里办起了培训班,跑经费拉来了电源,大力推动把小程村建成了民间艺术村。村中现在有28户人家搞起了剪纸创作,题材扩大丰富了,妇女的剪纸技艺大大提高,剪纸也为村民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多剪纸,为了孩子上大学
跟随民间艺术家冯山云走进一家窑洞,室内布局和其他家没啥两样,进门右边是大炕,大炕里面是灶台,用来烧火做饭,利用余热给土炕供暖。所不同的,窑洞里的墙上贴满了剪纸、布堆画和农民画,像是办展览。墙上镜框里,放着女主人郝秀琴的照片,还有上级命名她为剪纸能手的证书。
郝秀琴今年47岁了,丈夫比她小2岁,都是老实巴交的庄稼人。全家五口人,一儿二女,大儿23岁了,在外地当厨师。大女在西安打工,小女孩上小学五年级。白天,夫妻俩一同打枣收枣,晚上,丈夫和村里人闲聊,小女早早睡觉了,只有郝秀琴没有休息,做饭刷碗,收拾完毕后,点上大灯泡,坐在炕上,拿出各种碎布开始制作布堆画。她从小喜爱剪纸,但从没想过小小的剪纸也能卖钱。自从靳之林教授到这里办起了培训班,唤醒了她的艺术潜质。几年来,她剪窗纸、做布堆画、画农民画,晚上经常干到深夜2点。功夫不负有心人,她的不少作品参加了各种展览,受到中外文化人和收藏者的欢迎。从艺术创造中,她找到了乐趣,也为家庭增加了收入,最好一年她卖过近万元。她希望通过多出作品,为小女儿攒学费,供她上大学。由于穷,本村还没有出过一个大学生呢。
边唱民歌,边剪窗花
“吹手头前走,迎人的随后跟,哇乌哇、咚咚锵,新媳妇迎回家……”窑洞里,坐在炕头的贺彩红一边唱,一边剪纸。红色的大花被褥,红色毛衣,映着红腮的脸庞,红色的窗花剪纸,给阳光充足的窑洞增添了不少的生气。比起其他剪纸能手来,她算是年轻的,今年35岁,出生于离这里不远的另一处黄河大拐弯――盐水关镇。她只上过小学四年级,而38岁的丈夫,没有上过学。现在他们有一儿一女,都在上中学。她从小心灵手巧,跟母亲学民歌剪窗花。18岁结婚.记得在婚礼上,男女双方互换一对馒头,上面盖的就是她自己剪的大红喜字。过去剪窗花,都是石榴牡丹、喜鹊登梅等老样子,后来她参加了剪纸培训班,受到启发,发挥了特长,凭着想象,剪出民歌歌词描述的情景和故事,一套反映农村结婚内容的剪纸,从《吹鼓手》到《陪嫁妆》四十多幅,就是这样唱着歌剪出来的。几年中,她创作的民歌剪纸已经有二十多套了。平日里,她是个能干的婆姨,除了挑水、做饭、做家务、带孩子,还得管理枣树,在修黄河拐弯的观景亭时,她每天去给民工做饭,干了一百天。
“衣裤”也可作剪纸的边框
找到41岁的剪纸能手冯彩琴时,她正和45岁的丈夫程瑞带着儿子在地里打枣。她平时戴个眼镜,有点像个老师。她也是从小喜欢剪纸,特别会做针线活,三个女儿一个儿子的棉袄棉裤、鞋都是她做的。20岁出嫁时,她亲手做了几十双绣花鞋和鞋垫,送给公婆、小叔子小姑子。真正搞起剪纸创作,也是在参加了培训班之后。她白天照样做农活、给家人和孩子做饭,晚上抽空做剪纸。她的作品题材很广泛。她说:“老师说了,心里有啥就剪啥。”也许因为她太熟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