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概论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作物的起源、分类与分布 第三章 作物的生长发育与产量、品质 第四章 作物生产与环境条件 第五章 作物种植制度 第六章 作物育种与种子产业 第七章 作物生产技术(贺明荣).ppt

农学概论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作物的起源、分类与分布 第三章 作物的生长发育与产量、品质 第四章 作物生产与环境条件 第五章 作物种植制度 第六章 作物育种与种子产业 第七章 作物生产技术(贺明荣).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禾谷类作物。绝大部分属禾本科。荞麦属蓼科。麦类、稻、玉米、谷子等属此类。 (1)纤维作物。其中有种子纤维:如棉花;韧皮纤维:如红、黄麻;叶纤维:如龙舌兰麻。 (三)农作物生态适应性的确定 研究作物生态适应性的方法有:作物生物学特性与环境因素的平行分析法,地理播种法,地区间产量与产量变异系数比较法,产量、生长发育与生态因子的相关分析,生产力分析法等。通过研究,区分出各种作物生态适应性的程度。 (四)作物生态区、种植适宜区的划分与适生地的选择 在确定作物生态适应性的基础上,可以进行作物的生态区划,从光、热、水、土等自然生态角度区分作物的生态最适宜区、适宜区、次适宜区与不适宜区。另一方面,必须在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条件相结合的基础上,进一步确定作物的生态经济区划或适宜种植地区的选择。这就要在光热水土的基础上考虑水利、肥料、劳力、交通、工业等条件。 作物的生态经济适宜区可划分为四级: (1)最适宜区。光热水土以及水利、劳力等条件都很适宜,作物稳产高产、品质好、投资省而经济效益高; (2)适宜区。作物生态条件存在少量缺限,但人为地采取某些措施后容易弥补,作物生长与产量较好,产量变异系数小。投资有所增大,经济效益仍较好,但略低于最适宜区; (3)次适宜区。作物生态条件有较大缺陷,产量不够稳定,但通过人为措施可以弥补(如盐碱地植棉)或者投资较大,产量较低,但综合经济效益仍是有利的; (4)不适宜区。自然条件中有很多缺陷,技术措施难于改造,投资消费巨大,技术复杂。虽勉强可种,但产量、经济上或生态上得不偿失。 (五)作物生产基地和商品基地的确定 选定了适宜区和适生地,再结合历史生产状况和远景生产任务,大体上可以选出某种作物的集中产地,进一步选择商品生产基地。商品生产基地的条件是:有较大的生产规模,土地集中连片;生产技术条件较好,生态经济分区上属最适宜区或适宜区;生产水平较高;资源条件好,有较大发展潜力;作物产品的商品率较高。 (六)作物组成的确定 在单一作物适宜区与适生地选择的基础上,确定各种作物间的比例关系。包括: (1)种植业在农业中的比重; (2)粮食与经济作物、饲料作物的比例; (3)春夏收作物与秋收作物的比例; (4)主导作物和辅助作物的比例; (5)禾谷类与豆类的比例。 (七)综合划分作物种植区划或配置 在确定作物结构(同时考虑到复种、轮作和种植方式)后,进一步要把它配置到各种类型土地上去,即拟定种植区划,在较小规模上(如农户)则直接进地作物在各块土地上的配置。为此,按照相似性和差异性的原则,尽可能把相适应相类似的作物划在一个种植区,划出作物现状分布图与计划(或远景)分布图。 将初步方案进行下列各项可行性鉴定: (1)是否能满足各方面需要; (2)自然资源是否得到了合理利用与保护; (3)经济收入是否合理; (4)肥料、土壤肥力、水、资金、劳力是否平衡; (5)加工储藏、市场、贸易、交通等可行性; (6)科学技术、文化、教育、农民素质的可行性; (7)是否促进农林牧、农工商综合发展等。 (八)可行性鉴定 第三节 复 种 一、复种的概念 复种是指同一年内在同一块田地上种植或收获两季或两季以上作物的种植方式。复种方法有多种,可在上茬作物收获后,直接播种下茬作物,也可在上茬作物收获前,将下茬作物套种其株、行间(套作),这两种复种方法较普遍。此外,还可以用移栽、上茬作物再生等方法实现复种。 根据一年内在同一田块上种植作物的季数,把一年种植二季作物称为一年两熟,如冬小麦—夏玉米;种植三季作物称为一年三熟,如小麦—玉米—菠菜;两年内种植三季作物,称为两年三熟,如春棉→冬小麦—夏玉米(符号“→”表示年间作物接茬种植,“—”表示年内接茬种植,“∕”表示套种)。 通常用“复种指数”来表明复种程度的高低,即全年作物收获总面积占耕地面积的百分比。公式为: 全年作物收获总面积 复种指数(%)= —————————— ×100 耕地面积 1.土壤养分的形态及有效性 植物以吸收无机态养分为主,吸收有机态养分较少。按其存在状态可分为: ①溶解状态。即溶解于土壤溶液中的呈离子态存在的土壤养分,如NH4+、NO3-、PO43-、K+等。 ②吸附态。即吸附在土壤胶体表面的离子态养分,主要是吸附在带负电荷胶体表面的阳离子,如吸附性N+、吸附性K+、吸附性Ca2+等。 ③难溶解状态。即存在于土壤矿物和有机质及难溶性盐类中的养分。 对植物而言,溶解态养分是最易吸收的有效养分;吸附态养分在转变为液相溶解态养分后也能为植物吸收,而且这个转变过程进行较快,故也属

文档评论(0)

flybe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