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修辞2015.ppt

  1. 1、本文档共2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诗歌鉴赏修辞2015

诗词之最 最快的船—— 最多的愁—— 最害羞的人—— 最消瘦的人——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最憔悴的人—— 最忧愁的人—— 架子最大的人—— 眼力最差的人——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的人憔悴。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春风吹皱一江水 无限风光无限情 ——诗歌鉴赏之修辞手法 【学习目标】 1、熟悉诗歌中常见的修辞手法及作用,能准确判断诗歌使用的修辞手法。 2、了解诗歌修辞手法题的提问方式, 掌握鉴赏修辞手法的解题步骤。 合作研讨 2015(天津卷)雨过至城中苏家 宋·黄庭坚? 飘然一雨洒青春,九陌净无车马尘。渐散紫烟笼帝阙,稍回晴日丽天津。花飞衣袖红香湿,柳拂鞍鞯绿色匀。管领风光唯痛饮,都城谁是得闲人。 注此诗作于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黄庭坚时任秘书省校书郎,是年,长期贬谪外放的苏轼被授予翰林学士、知制诰等要职。 (2)结合诗句说明颈联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4分) (2)①对仗,如“花飞”对“柳拂”,“红香湿”对“绿色匀”。 ②比拟,如“柳拂”。 ③从视觉、嗅觉、触觉等多角度(运用通感)进行描写,如“衣袖红香湿 通感又叫“移觉”,通过感觉转移打比方,将人的不同感觉互相沟通,将本来表示甲感觉的词语移用来表示乙感觉,使意象更为活泼、新奇的一种修辞格。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琵琶行》 “绿杨烟外晓寒轻, 红杏枝头春意闹。” (宋祁《玉楼春》) “歌台暖响,春光融融 ” 《阿房宫赋》 望梅止渴 画饼充饥 甜言蜜语 口若悬河 比喻——相似性: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借代——相关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 比拟——神似性: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 2.对比(对照):常见的对比,有动静对比、虚实对比、今昔盛衰的对比、哀与乐的对比等。作用:使语言色彩鲜明,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更加鲜明突出。 【对比与衬托】对比双方没有主次,而其主旨需要两方共同构建突出。衬托双方有主次,其主题表现主要依靠被衬托事物来表现。 例如:“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 对比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 对比 “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衬托(反衬) 拓展探究 典题分析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书湖阴先生壁二首(选一) 王安石 茅檐长扫静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①送青来。 注:①排闼:闯进门来。闼,小门。 “两山排闼送青来”一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结合全诗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参考答案: 该句使用了拟人的手法。写开门见“山”,“两山”似迫不及待地把苍翠的山色“送”进门来。化静为动,化无情为有情,赋予山以灵性,生动地写出了田园风光的盎然生机。写出了诗人身处其间的愉悦,表现了诗人对这种美好的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 该句使用了拟人的手法。(明手法)写开门见“山”,“两山”似迫不及待地把苍翠的山色“送”进门来。(详解析)化静为动,化无情为有情,赋予山以灵性,生动地写出了田园风光的盎然生机。(谈效果)写出了诗人身处其间的愉悦,表现了诗人对这种美好的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表感情) 参考答案: ⑴明手法:准确指出用了何种修辞手法。 ⑵详解析:结合诗句解释怎么用这种修辞手法。 ⑶谈效果: 这种修辞手法的描写效果。 ⑷表感情: 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情感。 解题步骤: 修辞手法的效果 1、比喻:生动形象、化虚为实 2、借代:得体含蓄、形象别致 3、比拟:生动形象、别致隽永 4、通感:生动活泼、新奇独特 5、夸张:鲜明突出、烘托气氛 6、对比:突出事物、强化感情 7、反问:加强语气、强化感情 8、反复:强调突出、舒缓和谐 9、对偶:集中含蓄、整齐和谐 10、双关:含蓄有趣、回味无穷 11、互文:言简意繁、耐人深品 12、设问:启发思考、加强印象 生动形象 突出强调 含蓄回味 达标检测 ⑴明手法:准确指出用了何种修辞手法。 ⑵详解析:结合诗句解释怎么用这种修辞手法。 ⑶谈效果: 这种修辞手法的描写效果。 ⑷表感情: 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情

文档评论(0)

wyj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