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车辆工程毕业设计文献综述-中型旅游客车的车身总布置设计
毕业设计(论文)
文献综述
题 目 中型旅游客车车身
总布置设计
专 业 车辆工程
班 级
学 生
指导教师
一、前 言
“中型旅游客车”的全名叫做“中型旅游载客车”。根据《机动车辆及挂车分类》,在中国,10座以上,19座以下的客运车辆称为中型旅游客车。
由于中型客车座位较少,空间充足,所以作为公共汽车是非常理想的。虽然只能坐19个人,但其载重量远远要大于19个人的体重。现在有些机场的摆渡车也是用中型客车改装的。那么,中型客车还能做些什么呢?现在有不少大公司,需要频繁进行商贸活动,把宾客运载到各个会议中心、展览场馆是让很多企业头疼的问题。客人有十多个,实在太多,用面包车根本容不下;用大巴?十几个客人,用得着破费弄辆大客车来吗?这时,只需一两辆中型客车,就能顺利解决此问题。中型客车具有空间大的特点,特别是一些高级车种,装饰豪华、乘坐舒适,能给宾客很大的尊重。我们也可以把这种为长途旅行和商务活动服务的中型客车认定为高级轻客。此类车辆很适合商务活动、部门改装、长途旅行和小型团体。最重要的是,它非常经济。
二、中型旅游客车发展概况
2001年以来,中型客车已成为大中型客车增长的主要带动力量,中型客车对大中型客车市场的贡献率(中型客车的增量与大中型客车增量的比值)达到93.02%。我国中型客车能保持2000年高速增长的势头,这是我国大中型客车能够持续保持高速增长的关键。在中型客车市场中,7-8米中型客车已成为主导产品,不但替代了部分9米以上的中型客车,而且抢占了部分大型客车市场。7-8米中型客车的经济性、性能价格比等指标优于中巴车,部分城市逐渐将中巴车淘汰出市区,同时由于燃油价格的不断提高和人们对燃油税的期待,为7-8米中型客车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契机。
三、国内外现状
在客车车身设计这一领域,国外已经十分成熟,但国内还尚不完善;在车身内布置方面,近来逐渐发展起来的人机工程学为汽车车身内布置提供了最好的设计工具。在国外,人体工程学在汽车设计中的研究内容日趋广泛和深入,对解决汽车及车身设计如何适应人体特点,提高人机系统工作效率有重要意义。人机工程学为我们进行汽车车身的内布置设计提供了有效的方法及经验数据。而在国内由于该学科起步较晚且缺乏经验,故尚未形成清晰的人体工程学设计方法。
四、中型旅游客车最新科研成果
ABS制动防抱死控制系统已成为国外大客车通用的必备装备。ASR防驱动轮滑转(进而可能形成车轮侧滑)系统以及兼具ABS、ASR两者功能的EBS电子控制制动系统在西欧客车上已非常普及,在我国的高档客车上也开始装用,或根据用户要求安装。兼有上述功能,又能及时检测客车可能发生侧翻,并立即向发动机发出减小输出转矩、立即向车轮发出调整驱动力控制及制动力分配的ESP电子行驶稳定系统,在西欧高档客车上也已开始装用。
为达到欧Ⅲ尾气排放指标,西欧大型客车发动机已普遍采用高压共轨电控喷油等新技术,喷油压力高达1600巴,并且不受发动机转速变化的影响,保证雾化始终处于最佳状态。喷油嘴油孔更细,数量增加到8孔,又是两层排列,保证了喷雾更细,在缸内分布更均匀。应用多次喷油、分层燃烧等技术,既使发动机燃烧充分,又使废气等有害气体大为减少。当再采用废气再循环技术、尾气催化转化及颗粒过滤装置,最终排出的废气即可达到欧Ⅳ标准。传统结构的消声器已成为历史,并演变成外形甚大,具有催化转化微粒过滤及消声三重功能的尾气处理器。
由于定速巡航电控系统的使用,驾驶员在连续长距离行车中,只需注意前方路况,稍作转向或轻踩刹车,而不用再去换挡与踩油门踏板。
五、小 结
车身总布置设计是车身概念设计的重要内容,车身总布置设计是否合理,将直接影响汽车的使用性能,在设计之前应充分了解整车总体布置设计的内容,包括汽车的长、宽、高、轴距、轮距等尺寸、轴荷分布范围以及动力总成、前后桥、传动轴与车轮的轮廓尺寸和位置,以此再进行车身的总布置设计,包括初步确定前、后悬的长度,前后风窗位置和角度,发动机罩高度,座椅位置,内部空间尺寸等,然后绘制车身总布置图。在设计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汽车室内的布置,对于这项设计工作应采用人体工程学的方法进行。
在实现车身轻量化的基础上,车身的成型性有待改善,在结构设计时尽可能地保证形状不突变,让材料容易流动以避免拉裂。另外,要尽可能使尺寸精度容易掌握,在设计时,尽可能采用回弹少的形状。
参考文献
[1]谷中丽;汽车造型设计;北京理工大学;2003
[2]郭竹亭;我国汽车造型的现状与未来;长春汽车研究所(end);2008
[3]朱瑶洁 尹明德 方德广;机械设计与制造;2007
[4]张正智;我国汽车行业如何面对新经济时代;汽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