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双廊虚度光阴.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在双廊虚度光阴   每次出门都不喜欢赶时间和景点,这也是我多年旅行积累的经验。第一天到达昆明小憩一晚,黄昏漫步翠湖边,感受暖暖的微风,看看大叔大妈们或舞蹈或歌唱,“文艺”着快乐生活。次日清晨踏上去大理的班车,感受那里的喧闹、纷繁和华丽,只为享受双廊的海地生活做点铺垫。   没有反差和对比就没有真切的感受。洋人街、酒吧、音乐:大街小巷塞满各国奇装异服的文艺青年、中年和老年们,他们有三五成群谈笑风生,也有孤影对酒,深沉的头顶和天空都变得灰暗。我对这种氛围已经没什么快感了,如同被拷贝的山寨。好在大多数人还在享受,或许他们可能是刚刚开始步入其中氛围或者是难以割舍恋恋不忘的那份“毒瘾”。好在我只是个过客,明天就离开这熟悉的“流程”。我是这样定义大理的。   坐在破旧的班车里晃晃悠悠,问司机去双廊在哪下车后,背起行囊在路边再拦班车,迷迷糊糊的就到了双廊。   双廊在洱海的东岸,西眺苍山,背靠鸡足。白族人的传说中有这样一段话:“神说,这样的双廊还不够美丽。于是,清澈的洱海水在双廊转一个弯,再转一个弯,萝莳曲和莲花曲就像两条走廊,将苍饵间最美的风光演绎到极致。玉玑岛和小金梭岛,像一双巨大而美丽的鹿角,娉婷地伸进莲花曲,将洱海隔出一个天然的港湾。”双岛双曲的美景,让双廊这个名字,充满了令人遐想的意味。   这里的人说话方言很重,民风很淳朴。我没太多方向感,好在对图形很敏感,凭直觉很快就找到海地生活的路标,尽管它做得很粗糙,七转八拐地绕到了“海地生活”。   “海地生活”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地地道道的海边生活。幽静、朴素、自然。简单的建筑,没有奢华的装修,平静得和洱海的波浪一样温柔。住宿虽然很简单,但很干净,很好地融入了双廊这个小镇之中。   喝着啤酒,坐在洱海边的帆布躺椅上,看着太阳落入洱海,把温暖留在我裸露的身体上。浪花拍打着岸边,借着洱海的月夜,星星把天空闪出无数颗亮点,好一幅幽静空灵的画面,不免几番诗意浓浓。   清晨,薄雾轻拢水面,渔夫划着洱海特有的铁皮小船收起前夜下的渔网,中午的饭桌上又有白色的银鱼美味入口啦。看完清晨的湖景,回阳台喝一杯纯纯的鲜牛奶,老板娘一再强调绝对不含三聚氰胺,是地道的愿生态牛奶。看着厚厚的奶皮,闻着细细奶香,耳中不时飘入听不懂的小调,看着墙角怒放的三角梅,眯起眼睛沐浴着清晨柔和的阳光,脚指轻轻挠着温顺的拉布拉多犬。   享受完早晨的清爽,租一辆单车,拿着我心爱的相机在镇上闲逛,边骑边拍,沿着洱海看看一路的风景,优哉游哉。蓝天白云在头顶向车后跑去,海风拂面,吹干身上微汗,口渴了找一户人家讨一口水喝,在树荫下和主人聊聊家常,稍加休息,跨上单车和主人告别继续前行。   路上不时遇上三五成群懒散的老外背包容,“hello”一声继续前行。骑了几个小时,肚子咕咕叫了,闻着烧烤飘来的香味来到了一处别墅,据说是杨丽萍的别墅。透过落地的大玻璃可以看见里面有一美女在做瑜伽,在这样幽静的环境练瑜珈确实是个好主意。这里有些旅行团到来,这儿还有个码头直接通向大理,由大理坐轮渡过来也不失一个好的方法,既可坐船碧波荡漾又可缩短时间,缺点是班次太少。   双廊的生活是平淡的,与世隔绝地安静,只有集市时才可以看见纷繁的人群,大家彼此牵手寒暄、叙旧,有时还延续用着多年来彼此物与物之间交换的习惯。猪肉新鲜的可以生吃,确实让我们这些外来旅者感到咋舌。猪肉的价钱也便宜,忍不住买了些腌制的猪后腿肉,回家后被亲戚朋友分光,还埋怨我带得太少,很久未吃到如此香嫩的腌肉。   双廊很小,这里的村民也很好客,见我一身外地人装束,一老者向我推荐不远处一个叫“挖色”的小村庄。   “挖色”镇,是一个位于洱海东岸洱源、宾川、大理两县一市交界处白族人民世代居住的村落。直到上个世纪70年代初,这里还没有一寸公路,没有一盏电灯,没有几间像模像样的房屋。1998年环洱海旅游公路的修通和1999年“挖色”至鸡足山公路的修通,使这儿的交通事业插上腾飞的翅膀。“挖色”比“双廊”更加安静,这里大多是当地的白族居民,外来游客很少,人们大多过着很原生态的生活。村子不大,一个小的集贸中心是人流最集中的地方。我们正好赶上他们的集市。这里人头攒动,晃在人群中仿佛自己回到了童年。这里能看到大额的百元钞票,也可以看到几分钱的小玩意,鸡都是草鸡,没有“肉鸡”,蔬菜碧绿,水果虽然没有我们城市里的好看,但味道绝对鲜甜多倍。这才是我们向往的食物向往的生活。   很安静地走在“挖色”的小街巷中,偶尔一抬头会看见有头漂亮的驴和你迎面相对,或是小猫小狗对你摇尾乞爱,真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水土宠一方动物,动物的性格也和这里的居民一样安静惬意。这让我想起在希腊桑托尼里岛旅游时的感觉,不一样的只是人种,一样的是生活状态和环境。   “挖色”地方小,缘分却很多,住在“海地生活”的旅友不约而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