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背诵陶渊明归园田居
●陶渊明特别强调劳动的意义。他有一首《劝农》诗,其中云: 哲人伊何?时维后稷;赡之伊何?实曰播植。舜既躬耕,禹亦稼穑;远若周典,八政始食。 这是以后稷、舜、禹重视农业劳动作为事实论据,以《尚书·周书·洪范》中的“八政始食”作为理论论据,勉励人们从事农业劳动:“纷纷士女,趋时竞逐;桑妇宵兴,农夫野宿。” ●在《论语·卫灵公》中,孔子说:“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君子忧道不忧贫。”陶渊明觉得孔子此说太高远,认为要坚守归隐独善的理想,还是要劳动的: 先师有遗训,忧道不忧贫。瞻望邈难逮,转欲志长勤。(《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其二) 他坚信: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劝农》) 人生归有道,衣食固其端。(《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 正因为如此,陶渊明才能以“虽未量岁功,即事多所欣”(《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其二)的乐观心态从事农业劳动。 ●对农业劳动如此充分的肯定并能如此真诚的歌颂,陶渊明之作是中国古代文人作品中的第一次;对农业劳动如此执著的热爱并能如此强调其意义,陶渊明是中国古代文人中的第一人。 四、歌咏闲居生活的乐趣,表现与人交往的情谊 ●陶渊明在劳动中享受着生活的乐趣,又与下层文人和农民结下了深厚的情谊。他反映这方内容的诗歌,常常流露出一种其乐融融的生活情调。如《和郭主簿》其一中写道: 息交游闲业,卧起弄书琴。 园蔬有余滋,旧谷犹储今。 营己良有极,过足非所钦。 舂秫作美酒,酒熟吾自斟。 弱子戏我侧,学语未成音。 此事真复乐,聊用忘华簪。 遥遥望白云,怀古一何深! 这里写的是诗人的文化生活和家庭生活。 ●书、琴、酒是他的三大生活嗜好。自称: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五柳先生传》) 《晋书》本传说他: 性不解音,而畜素琴一张,弦徽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 又自称: 性嗜酒,……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五柳先生传》) “酒”也是其作品中出现频率较高的字,有40几处,近于作品数的三分之一,这还不算无“酒”字而写的是饮酒的内容。萧统《陶渊明集序》说:“有疑陶渊明之诗,篇篇有酒;吾观其意不在酒,亦寄酒为迹也。”上诗中的“园蔬”二句说明家庭物质供给尚且有余,“弱子”二句说明家庭天伦之乐。这样的生活,让诗人感到“真复乐”而“忘华簪”。 又如《诸人共游周家墓柏下》: 今日天气佳,清吹与鸣弹。感彼柏下人,安得不为欢。清歌散新声,绿酒开芳颜。未知明日事,余襟良已殚。 此诗记叙了诗人与友人在野外纵情游乐,以至于忘记了现实生活。 ●陶渊明劳动之余,同农民“披草共来往”(《归园田居》其二),有着共同的话题:“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同上)他们之间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如《移居》其一,写诗人身居南村敝庐,与邻居朝夕相处,谈往事品诗文,十分融洽而快乐: 敝庐何必广?取足蔽床席。邻曲时时来,抗言谈在昔。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其二是: 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此理将不胜,无为忽去兹。衣食当须纪,力耕不吾欺。 此诗写诗人和邻居们一起努力耕作,农闲时赋诗饮酒言笑的乐趣。大家息息相关,亲密无间,共同欢乐。 ●这种恬淡无争的生活和真诚坦率的交往,与官场上的勾心斗角和装腔作势形成鲜明对比。 五、反映诗人生活的贫困,揭示农村凋敝的惨象 ●在陶渊明笔下,田园生活也不都是惬意的,农村景象也不都是宜人的。 ●陶渊明一生既遭天灾,又遇人祸。他品味了个人生活贫困的苦涩,也目睹了农村凋敝的惨象。在《怨诗楚调示庞主簿邓治中》中,他写道: 弱冠逢世阻,始室丧其偏。炎火屡焚如,螟蜮恣中田。风雨纵横至,收敛不盈廛。夏日长抱饥,寒夜无被眠。造夕思鸡鸣,及晨愿乌迁。 此中“炎火”句写兵祸,“螟蜮”与“风雨”句写天灾,“收敛”句写天灾人祸的结果。既然如此,“长抱饥”与“无被眠”就在所难免了。 ●“饥“字在其诗中也不止一次出现,如: 饥者欢初饱,束带候鸣鸡。 (《丙辰岁八月中于下潠(xùn)田舍获》) 旬日以来,始念饥乏。(《有会而作》序) 弱年逢家乏,老至更长饥。(《有会而作》) ●诗人甚至还因“饥”而“乞”: 饥来驱我去,不知竟何之。行行至斯里,叩门拙言辞。(《乞食》) 每当此时,他的心思是: 岂期过满腹,但愿饱粳粮。(《杂诗》其八) 菽麦实所羡,孰敢慕甘肥。惄如亚九饭,当暑厌寒衣。岁月将欲暮,如何辛苦悲。(《有会而作》)(惄:n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