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的性质与特征PPT.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污水的性质与特征PPT

第一章 污水的性质与特征;一、污 水;二、城市污水性质与污染指标;臭味:由有机物腐败产生的气体或工业废水的挥发性气体造成。如氨、胺、二元胺、H2S等,产生刺鼻、恶心和腥臭的味道,导致人体生理的明显反应,影响人体身心健康。 固体物质:按存在形态分: 悬浮固体(suspended solid 简写SS):粒径大于0.1μ m的 颗粒物质 ,可被滤纸截留。其中能被灼烧减重者叫挥发性悬浮固体(VSS-Volatile suspended solid ),剩余的灰分称非挥发性悬浮固体(NVSS-nonvolatile suspended solid )。在城市生活污水中VSS约占70%,NVSS约占30%。 胶体物质:粒径介于0.001~0.1 μ m的颗粒物质,化学性质较稳定,呈布朗运动。 溶解性物质:粒径小于0.001 μ m的颗粒物质。 ;上述三者的总和叫总固体量(TS-total solid content)。三者含量及比例对污水处理的工艺选择有重大影响。SS高者采用沉降方法;胶体物质多采用化学法;溶解性物质多采用生物法。对城市污水,有机颗粒在0.01~100 μ m,其经初沉池沉淀后,能去除50 μ m颗粒,剩余需生物絮凝、吸附和生化法去除。;;;;;②氮(nitrogen)、磷(phosphorus)植物营养素 含氮化合物:有机氮、氨氮(ammonia-nitrogen)、硝酸氮和亚硝酸氮四种。四者总和叫总氮(TN-total nitrogen);有机氮和氨氮的之和称凯氮(KN-Kjeldahl nitrogen)。凯氮基本代表了进水的氮含量,常被用来判断污水的生物处理时氮素是否适宜,根据C:N:P=100:5:1的比例,若氮的比例偏低则要补氮,反之要脱氮。 有机氮在生物作用下能转变为氨氮、硝酸氮和亚硝酸氮。在缺氧条件下,有机氮变为氨氮;在好氧条件下会继续变为亚硝酸氮和硝酸氮,但此时碱度会减少,pH会降低,而反硝化相反。(思考题:在污水处理厂进水口、沉砂池和初沉池出口能否检测出一定量的硝酸氮和亚硝酸氮?) 氮控制对海洋具有重要影响,它是海洋富营养化的控制性组分。硝酸氮和亚硝酸氮还原对人类有影响(亚硝胺具有“三致”作用)。 新的水处理标准(GB18918-2002)对污水处理厂出水氨氮和TN要求更加严格,具有科学性。TN(一级15,二级20),氨氮(一级5(8),二级8(15) -注:括号内为低于12℃的要求)。;磷化合物:污水中磷化合物分有机磷和无机磷二种。有机磷大多呈胶体和颗粒状,宜通过沉淀去除,但其水解后易转化为无机磷。无机磷是可溶解性的,其包括正磷酸盐(PO43- )、偏磷酸盐(PO3- )、磷酸氢盐(HPO42- )和磷酸二氢盐(H2PO4- )。 pH对磷化合物的组成有影响(请大家去查相关资料),并对化学除磷有显著影响。 磷是淡水水体富营养化控制的关键性元素。 ③.硫酸盐与硫化物:自学。 ④.氯化物:自学。 ⑤.非重金属无机有毒物质:氰化物和砷化物。CN -产生于电镀、焦化、高炉煤气、化肥制造等,其毒性与pH有关。在碱性条件下,其呈CN - ,毒性降低,含CN -废水可通过冷却塔和生物滤池加以去除。反之,在酸性条件下,呈HCN ,毒性加大,难生物处理,需采用吹脱方法处理。砷化物自学。; ⑥重金属(heavy metal):指相对密度大于4的金属。特别是Hg、Cd、Pb、Cr、As以及其化合物(简称“五毒”),为第一类污染物。 其毒理特点:a.在很低含量时即有毒性效应;b.微生物不能降解,相反易被有机化,毒性增加,且易生物富集(p19表2-1),并通过食物链传播;与酶和蛋白质发生作用,而使微生物失活;生物毒性具有滞后性。Hg易转变成甲基汞,导致水俣病;Cd易在骨骼中积累,导致骨痛病;Cr的毒性与价态有关(6价和3价),能引起神经中毒和致癌作用;Pb易在骨骼中沉淀,抑制大肠的葡萄糖代谢,使脑组织缺氧:As化物也叫砒霜,剧毒,破坏酶系统,抑制新陈代谢,导致皮肤癌。美国曾在越南大量使用亚砷酸盐(除草剂),导致新生儿致畸。; 2)有机物与可生化性 按易生物降解的难易程度分为可生物降解和难生物降解二大类、4小类(考虑毒性)。 可生化性:衡量有机物生物可降解性的方法较多,如OUR(好氧速率)、脱氢酶、氧呼吸速率以及BOD/COD比值。在科学研究中常用前3种方法表征,在实际工程中常用后者表示。这里介绍BOD/COD表征可生化性: 0.4为易生物降解。 0.3为可生物降解。 0.2为较难生物降解。 0.2为生物难降解。 该评价方法是建立在好氧条件下。 采用BOD/COD表征可生化性需注意:

文档评论(0)

djdjix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