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农信社金融基础知识金融机构体系PPT.ppt

江西省农信社金融基础知识金融机构体系PPT.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江西省农信社金融基础知识金融机构体系PPT

金融基础知识 ;欢迎 大家;奥运会志愿者:礼仪小姐;;第五章? ?金融机构体系;最早的高利贷—— 1、 债台高筑:周郝王因借债无力偿还,上台避债,“周人名其曰逃债台”。 ——引自《汉书 .诸侯王表序》; 2、子钱家:西汉初年长安有一个金融市场,由“子钱家”进行放款。景帝三年(前154年)爆发吴楚七国之乱,准备从军的列侯封君向长安的子钱家借钱,多数子钱家因胜负未定而不敢借出,只有无盐氏借出千金。 3个月后七国之乱平定,无盐氏一年中收息10倍,因此“富埒关中”。 ——《史记》卷129《货殖列传》;最早的商业信用;最早的国债;最早的当铺;最早的官营商业资本和高利贷资本;最早的保管箱;票号的产生; 票号的创始人是山西平遥人雷履泰。他原是颜料商,开设有西裕成颜料行。总号设在平遥,在北京、天津、沈阳、四川等地设分号。 西裕成本来也是替人办理汇兑的,至道光三年(1823年)前后改为日升昌票号,成为专营汇兑业务的金融机构。 ; 票号主要由山西人开设,也有外省人开设。道光初年开设的票号在鸦片战争后发展到极盛时期。太平天国运动时期,南北交通阻隔,清政府依靠票号汇兑银两,为票号的发展提供了机会。山西票号按号主的籍贯分为三个县帮:祁县帮、平遥帮和太谷帮。票号的总经理叫大掌柜,权力极大,票号的股份有银股、身股,身股即人力股,俗称“顶身股”或“吃生意”。; 光绪34年,京都祁、太、平票帮致总号的公启,分析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之后票号的不利处境说:“推其原故,固由于市面空虚,亦实以户部及各省银行次弟成立,夺我权利;而各国银行复接踵而至,出全力以与我竞争。默记同行二十余家,其生意之减少已十之四五,存款之提取更十之六七也。即如户部银行所到之处,官款即全归其汇兑,我行之向做交库生意者,至此已成束手之势。” ——引自李宏龄《山西票商成败记》; 光绪30年《南洋商报》发表《劝设山西银行说帖》,“山西票号之权利从此去矣,山西人之生意从此绝矣”,出路就??于开设大银行。光绪34年,北京的山西三帮票号经理多次联合致函总号经理建议集股设立银行,并向总号陈说利害。各埠分号也纷纷表示支持,但总号固步自封,不为所动。蔚泰厚票号的经理毛鸿瀚还认为积极创议改办银行的李宏龄是自谋发财。银行终于未曾办成。 ——参见《山西票号史料》第398页; 票号在辛亥革命后受到了致命的打击。1912年以后,山西票号曾拟合资设立汇通银行,由于内部意见不一未果。第一家票号日升昌由于战事影响损失甚巨在1915年关闭,1918年存10家,1924年4家,到1940年最后两家票号改组为银号,整个票号的历史遂宣告结束。;银行业的兴起; 外商银行在中国的作用,可以简述如: 一是控制进出口贸易,垄断外汇; 二是控制中国金融; 三是投资中国政府,控制中国财政;中国银行业的产生;1897年,中国通商银行 盛宣怀 1905年,户部银行 张允言 1908年,户部银行改名为“大清银行” 1907年,交通银行,周克昌 同期还有:1905年睿川源银行(周克昌)1906年上海信成银行(周舜卿)、1907年的浙江兴业银行、1908年的四明商业储蓄银行(四明银行)(虞洽卿)等。;中国商业银行的发展;原因: 据杨荫溥的研究,1912年设立银行14家,至1927年设立银行185家;其中1917—1923年七年中尤为繁荣,共设立131家。 “盖当时适值欧战,外货来源阻塞,国内工商业有长足之进展,资金调节之需要增加,增设银行,因有必然之势。”; 另一方面,从事政府放款和公债投机也是商业银行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北洋政府自1912年至1926年共发行了27种内债,发行额达876,792,228元,实际发行额612,062,708元。 此外,还有各种国库券、盐余借款和银行短期借款、垫款、透支等。 公债投机促进了银行业的发展。; 同时,商业银行不像地方银行受军阀的直接控制,有较大的独立性,有自己的经营规模和特点。 一大批具有较高修养的银行家登上了中国近代金融建设的历史舞台。他们多数受过高等教育,留过学,掌握西方金融知识,成为中国金融近代化的倡导者和实践者。 这批人既同北洋政府在政

文档评论(0)

djdjix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