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届高考语文第一轮考点知识复习课件21
解题指津 考查表现手法题型常见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 手法?[提问变体:①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 或手法)。②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答题方略:首先要区分鉴赏要求,即明确试卷设题是要我 们从修辞角度、表现手法角度,还是篇章结构角度答题,必须 准确地指出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或何种技巧(答案要点一)。其次 要结合相关诗句说说这种手法在诗歌中的具体运用(答案要点 二)。再次说说作者采取这种手法的原因(答案要点三)。最后解 释这种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传达出怎样的旨趣,即运 用该手法的好处(答案要点四)。 考点四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 考点透析 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就是诗人用诗化的语 言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并由此所表现出来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生活态度、个人理想和政治倾向等。高考对古代诗歌思想内容 和观点态度的考查,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评价诗歌内容 “诗歌内容”指诗歌中描写的物、人、事的总和,是诗歌 赖以表现作者情感和作者观点的关键,分析诗歌的内容要结合 诗歌中的意象、事物、人物、事件等因素,综合观照,这样才 能顺利地解读诗歌,体味作者的创作意图。 2.评价作者的思想感情 “文以载道,诗以言志”,诗歌以表情达意为最终目的, 我们在鉴赏诗歌时,无论对其表达技巧、形象还是语言的揣摩, 都是为了解读诗歌的思想情感。鉴赏思想感情,就是理解诗歌 所表现的生活内容,把握其情感基调,分析其社会意义,评判 其深层内涵;对古代诗歌中流露出来的复杂情感,能站在一定 的高度进行客观具体的分析评价。 3.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 作者的观点态度,指诗人通过诗歌形象地告诉读者诗人自 己的人生感悟(如苏轼《题西林壁》寓含的哲理)、生活理念(如 刘禹锡《秋词》表达的志向)等。评价,是在对诗歌进行审视后, 对诗歌所表达的作者的观点态度作出自己的价值判断。高考试 题中,对评价的设题虽不多,但却是难点,复习时必须引起重 视。 解题指津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可以从以下几个 方面入手: (一)从题目抓思想内容 古典诗词的主题主要有:爱国爱民、忧国伤时、建功立业、 怀才不遇、壮志难酬、孤高傲世、伤春悲离、惜别怀友、羁旅 思乡、思亲怀人、即事怀人、咏物言志、借古讽今、怀古伤己、 思慕田园、隐逸山水、行役戍边、参禅说理、人民疾苦、劳动 生活…… 《 题目是诗歌的眼睛,它往往告诉我们诗歌的内容,帮助我 们理解诗歌的主题以及作者的情感。如《送孟浩然之广陵》,这 是一首送别诗,表达的是朋友之间依依惜别的深情。《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念奴娇·赤壁怀古》,这类词是咏古词,常常 表达昔盛今衰、忧国忧民、建功立业等主题。 (二)学会知人论世 分析作品思想内容时,要结合作家的生活经历、主要思想 倾向以及创作的主要风格。如果是我们熟悉的作者,我们可以 从他的风格特点上获得提示,启发思路,对鉴赏诗歌的语言和 理解思想感情也有一定的帮助。如: 孤 桐 王安石 天质自森森,孤高几百寻。 凌霄不屈己,得地本虚心。 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 明时思解愠,愿斫五弦琴。 要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就必须结合王安石的生平经历。 了解了王安石积极变法的经历,了解了他的思想性格,了解了 他生活的时代背景,就不难把握此诗的思想内容了。王安石这 首诗中借“孤桐”以言志,“孤桐”即为他人格的写照:尽管在 变法中他受到种种打击,但他志存高远,正直不屈;经历的磨 难越多,斗志越坚;为了天下苍生,不惜粉身碎骨。 (三)从诗歌创作的时代特色,了解诗人的观点态度 “文为世”,任何诗歌作品都是一定时代背景下的产物, 能够把握整个时代的特点,就能更好地把握诗歌蕴藉的意味, 了解诗人的观点态度。如:唐代的边塞诗,不同的历史时期, 表现出诗人的不同风貌。盛世之时,诗人通过诗歌来表达他们 建功立业的豪情,诗歌显得雄壮而不悲凉。投笔从戎的知识分 子大多精神昂扬,慷慨豪迈,在他们的诗作中,有写塞外环境 的恶劣,也有对故乡、亲人的深切思念,但更多的是同仇敌忾 的愤慨和保家卫国的决心,因而格调高亢、情绪昂扬。如岑参 笔下的塞外大漠雪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想象瑰丽、豪情激荡。到了晚唐,由于国力衰微,已经没有了 盛唐的万千气象,在知识分子的笔下,豪迈之气少了,悲凉之 气多了;雄伟气魄少了,家国之愁多了。 当然,这些归纳不能代替对具体诗歌的解读。如有的同学 一提到辛弃疾,马上就想到抗金报国、收复失地、怀才不遇,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