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4023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对策1
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对策
[摘要] 在经济增长与发展的过程中,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与生态环境有关的意外事故的发生,地球温室效应的可能趋势、严重的大气污染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及世界环境和发展委员会已将环境目标纳入社会发展目标的范围。
[关键词] 环境;外部性;发展中国家
Abstract: During the process of the economic increase and develop, the problem of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cause every-one′s attach importance to day by day. The accident about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happened, the possible tendency of the greenhouse effect, the serious air pollution become the hot spot problem show concern for all over the world. The meeting of United Nations General Assembly human beings environment and the world environment developed committee have brought the goal of environment into the scope of the society developed.
Key words: environment; externality; developing country
1972年,美国经济学家D.H.麦多斯出版了《增长的极限》一书,在这本轰动西方
世界的书中,麦多斯做出了如下预言:如果目前世界人口、工业化、污染粮食生产和
资源耗竭的增长势头继续不变的话,在一百年内的某个时间内,地球上的增长即将达
到极限,其结果很可能是在人口和工业生产能力两方面遭到非常突然的和不可控制
的衰落,麦多斯在这本书中首次提醒人们注意生态环境对于人类社会的重要性以及
生态环境恶化的严重后果.在《增长的极限》一书出版的同年,首届世界环境大会在瑞
典的斯德哥尔摩召开,它标志着世界各国开始把生态环境保护问题提上增长和发展
的议事日程。
如果对于发达国家来说,环境问题是在经济增长实现之后才出现的,对于发展中
国家来说,环境问题则是在经济发展的初始阶段就提出的.这其中有着深刻的经济、政
治和社会方面的原因.因此,阐明环境与发展相结合的持续发展的理论和方法,就成为
发展中国家政府将持续发展目标付诸实施的先决条件。
一、生态环境问题的经济学特征
在考察生态环境的经济学特征时,可以把整个生态环境看成是一种特殊的物品—免费物品,这一物品有以下特点:
第一,在使用上的非排他性.即某一个人对此种物品的使用并不能影响或排除其
他人对此物品的使用.任何人无法用有效的手段阻止他人对这一物品的使用,任何人
无法用有效的手段阻止他人对这一物品的使用。
第二,在交易上的非市场性.即存在“市场缺失”(missing market)的问题.由于这一
物品的产权界定不清楚,无法在市场上依据一定的价格对其进行交易.因此经济中的
个人对这一物品的使用态度和对一般免费物品的使用态度一样—不计成本的使用到
供给的极限为止。
第三,在生产的外部性.即私人的生产活动易通过对此种物品的破坏构成对他人
和社会的危害,而这种危害并没有作为成本反映在私人的生产成本中.在这种情况下,
生产的社会成本往往超过私人成本,而私人产量则超过社会产量(见图1).在图1中,私
人最优点发生在a,价格为Ps,产量为Q1;社会最优点发生在b,价格为Ps′,产量为Q0,
Ps′Ps,Q0Q1。
在1970年发表的《契约结构与可耗竭资源》一文中,张五常批评了德姆塞茨的外部性理论,认为那是一种错误的观念。因为只要资源稀缺就必定有竞争、有歧视、有产权以及相应的外部效应。私有产权并不象德姆塞茨所想的,是为了内部化所谓的外部效应而建立的社会契约关系。正好相反,一切私有产权都不是完全和绝对有效的,从而都在产权的边界处留下了一块公共区域,也就是某种外部效应。换句话说,德姆塞茨所说的那种外部效应只是交易费用的一种,另一种形式的交易费用是界定私有产权的费用,这种费用有时比外部效应引起的费用更为高昂(例如吸烟的外部效应与界定新鲜空气的私有产权的费用相比微不足道)。因此社会采用私有产权还是保持公共区域,或采用其它方式的契约关系,取决于不同契约之间的交易费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