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文化精选.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茶叶文化精选

茶文化 茶叶历史 1茶叶的起源: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茶并加以栽培利用的国家,相传“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之说,所以有“茶之为饮,发乎神农之说,距今五千年的历史。 2茶叶的发展历史: 春秋前期茶叶是作为药用; 春秋至西汉初期茶叶作为食用; 汉末以后茶叶成为宫廷饮料; 唐代起饮茶已普及兴起茶道; 宋代时茶文化发展鼎盛时期,茶文化在宋朝已登峰造极; 清末后由于战乱,茶道走向衰弱; 改革开放后,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茶道又慢慢复苏。茶叶“始于神农,兴于唐,盛于宋,衰于近代,现代慢慢复苏”。 3关于坦洋工夫 坦洋工夫历史发展   坦洋工夫屡屡为国争光:当年清朝深受鸦片毒害,华夏财富源源不断被掠往英伦三岛,但令人骄傲的坦洋工夫,却能从大不列颠帝国虎口夺食,为中国争回无数真金白银;公元1915年,其声誉更达到一个历史巅峰:与国酒茅台一起荣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实乃工夫不负有心人,坦洋工夫亦醉迷天下爱茶人! 1371年(明洪武四年),福安坦洋村民发现野生“坦洋菜茶”。 1851年(清咸丰元年),福安坦洋村胡氏成功试制“坦洋工夫”红茶。 1875年(光绪元年),安徽籍闽官徐干臣返乡,将坦洋工夫种苗及工艺带回祁门,始创“祁红”,其后,坦洋工夫工艺又由祁门传到云南,称“滇红”。 清代·坦洋工夫成为英国王室特供茶 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 2007年11月,中国申奥第一茶 2008年2月,“坦洋工夫”成功注册为“中国证明商标” 2009年3月,“坦洋工夫”成为“福建省著名商标” 2009年10月,“坦洋工夫”获得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批准的国家标准,成为第一个获得国家标准的本土产品。 2010年1月“坦洋工夫”获中国驰名商标 坦洋工夫发展历程   一个世纪前,一个威慑世界的百年红茶老字号———“坦洋工夫”,以高贵品质征服英伦三岛,与贵州茅台酒同夺巴拿马国际博览会金奖,跻身国际名茶之列。但后来,它却盛极而衰,给世人留下了一个巨大的惊叹和难解的遗憾。   一个世纪后,在政府的扶持下,“坦洋工夫”重新绽放生机,借助海西建设和即将开幕的第三届海峡两岸茶博会东风,复兴的浪潮,已经挟着雷霆之势席卷而来。   这期间,起起落落的世纪故事,一个又一个的历史传奇,现在就让我们泡一壶浓浓的“坦洋工夫”,在清鲜甘甜的茶香中,听福安茶人们讲述坦洋工夫的前世今生。   福安是我国著名的茶叶之乡,是全国第二大茶叶主产市(县)、最大的绿茶、花茶主产区和红茶原产地。但说起当地的茶叶品牌,福安人必称“坦洋工夫”。“坦洋工夫”的辉煌历史,是所有福安茶人心中的骄傲和光荣,也是梦想的起源。   1851年,“坦洋工夫”在坦洋村试制成功,经广州运销西欧,倍受西方市场的青睐。此后,大批商贾慕名而来,入山求市,著名茶行相继崛起,一时声名远播,驰名中外。18世纪,红茶在英国流行,“坦洋工夫”以其高贵品质征服英伦三岛,成为英国皇室的专用茶叶运往英国的船。1915年,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与国酒贵州茅台同时获得巴拿马国际博览会金奖,成为当时欧洲的流行饮品,跻身国际名茶品牌之列,畅销20几个国家。   最辉煌的时候,“坦洋工夫”每年制干茶两万多箱,茶叶收购的范围方圆几百公里。当时,从国外写来的信件,无须冠以省、府、县之名,只要直书“中国坦洋”,便可准确无误地抵达收信人手中,其名声甚至盖过“中国福建”。   但是,从民国二十三年起,“坦洋工夫”却因抗日战争全面爆发,陷入沉寂。新中国成立后,政府积极扶持茶区生产,“坦洋工夫”产量一度创出历史最高水平,可惜好景不长。70年代,绿茶开始受到大众的热情追捧,坦洋茶区由“红”改“绿”,仅在坦洋和邻近的几个村保留生产少量工夫红茶出口,年产仅100吨。   这一改便是30多年。 二、天香企业家与坦洋工夫的再度发起命运 2003年之前,“坦洋工夫”依然沉寂,不过,从2003年起,命运终于出现了转机。这一年,福建省光彩事业促进会副会长魏文生,受命前往福安参加茶农的扶贫工作。按当时的计划,扶贫的主要项目就是帮助茶农实现“绿改红”,与此同时福安市政府对“坦洋工夫”也开始重新审视,在召开福安市政协十届五次会议后,市委、市政府成立了以时任福安市委书记陈家东为组长的茶业发展领导小组研究讨论后,亲自找到了福建隽永天香茶业有限公司的董事长(龚达元)商议“坦洋工夫”发展的复兴之路。希望龚达元(董事长)能把“坦洋工夫”发扬光大,从而推动福安茶业经济的发展。当时的龚达元(董事长)非常认可政府对“坦洋工夫”的高度重视,考虑到“坦洋工夫”这一历史品牌即将流失,随后就到工商备案注册了“坦洋工夫”的商标,经过两年多的努力及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于2006年初以福安市唯一国家高级茶师的名誉牵头成立了福建坦洋工夫股份有限公司(现在的茗红)。从此

文档评论(0)

tazhiq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