辋川之静美.docVIP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辋川之静美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辋川之静美 ——浅谈王维诗歌中的孤独感 苏使如 河源市广播电视大学 广东 河源 517000 内容摘要:王维是盛唐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作家,诗人遭遇仕途不顺后,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在隐居期间创作的诗作,在客观描绘自然万物静美的同时,也透露出诗人一颗孤独的心,而正是这种客观上的孤独,成就了心怀灵性的诗人。 关键词:王维 静美 孤独感 一、从追求仕途走向半官半隐 王维是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在其少年时期,文学才华就展露无疑。受儒家思想的影响,青年时期的王维积极走上仕途之路。他考取进士后,仕途并不是一帆风顺。而在其空有一身报复,想有所作为时,却屡屡受挫。 据《新唐书 王维传》记载:“开元初,濯进士,调太乐丞,坐累为济州司仓参军。”离京之时,他以一首《被出济州》表达当时忧愤不满的心情。 微官易得罪,谪去济川阴。 执政方持法,明君照此心。 阎闾河润上,井邑海云深。 纵有归来日,各愁年鬓侵。 从诗中可以看出,王维心中有着相当的不平之气。他以屈原自比,想到自己忠心耿耿,一心为国,却因得罪人而被贬谪,心里的不平和忧愤之情更是难以言说。再想想不知何年何月才能被重用,忧愤之情更深一层,一句“纵有归来日,各愁年鬓侵。”似乎在说,归隐吧,归隐吧,哪里还有归来的日子,可就在这样的一种言说中,诗人对未来还是充满着美好的期望。 此后,诗人也就开始了亦官亦隐的生涯,曾先隐居淇上、嵩山和终南山,并在终南山筑辋川别业隐居。但命运之神还是眷顾了诗人。 开元二十二年,张九龄为中书令,因为张九龄的赏识,当年,王维被提拔为右拾遗。 此时的王维虽然已经有些寄情于山水,过着闲适的生活,可是听闻被提拔的消息,一直希望有所作为的他,心里也禁不住地豪情满怀,希望自己能在党羽争斗厉害的当时,能够独善其身,为天下苍生谋福祉。这在其诗作《献始兴公》有所表露。 宁栖野树林,宁饮涧水流。   不用坐梁肉,崎岖见王侯。   鄙哉匹夫节,布褐将白头。   任智诚则短,守仁固其优。   侧闻大君子,安问党与仇。   所不卖公器,动为苍生谋。   贱子跪自陈:可为帐下不? 感激有公议,曲私非所求。 张九龄的提拔,让王维看到了人生的美好前景,在此诗中,诗人不但表达了自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正直与纯洁,同时也对张九龄的提拔表现极大的感激之情,大有知遇之恩当涌泉相报的意思。 在王维看来,张九龄有着“任人唯贤”的高尚品格,诗人心中是由衷地赞赏,并没有向对方阿谀奉承、乞求利禄的感情,这是一个因冤情长期囚禁的人,看到了伸冤的可能,更看到了自己能够洗冤的激动心情,是一种遇到知己的兴奋之情。 但好景不长,二十四年,张九龄罢相,次年被贬荆州长史,李林甫任中书令,朝廷由清明逐渐转变为黑暗,王维顿时感到非常地失望。虽然,在动荡的年代,王维的官职不断的升迁,但诗人已经对官场感到厌倦,无心做官,另一方面,诗人又感到担心与害怕,如果没有了官职,隐居山林,如何解决生计问题,诗人恋栈怀禄,不能决然离去。在世俗与现实之间徘徊,犹豫不决,犹如一叶扁舟漂浮在大海中,于是,矛盾的诗人过上了半官半隐的生活。 正是这样一位追求仕途而官居高位,后被排挤、贬谪的朝廷命官,在郁郁不得志中走向了半官半隐的生活。也正是在其隐居期间,诗人一颗充满灵性的诗人,被自我发现,进而写出了一系列杰出的山水田园诗作。这些作品大多以描写自然之静美,同时又含着深远的意味,近乎参禅。之所以能写出这些杰出的山水田园诗作,是因为诗人有一颗亲近自然,热爱自然的,以自然为友的充满灵性的诗心。 二、心有灵性,参乎自然,终成静美 晋人刘勰在其《文心雕龙》《原道》篇中有云,“仰观吐曜,俯察含章,高卑定位,故两仪既生矣,惟人参之,性灵所钟,是谓三才。为无行之秀,实天地之心。心生而言立,言立而文明,自然之道也。” 刘勰在其《原道》篇中的这段话,从天文到人文,想说明的不仅仅是人文与天文之间的复杂关系,而要提出自己的观点,人之所以为人,是人可以参天地,是人有参天地的性灵。因而有足够的性灵,就能够参透天地,与天地对话。在这里,人与天地放在了同等重要的位置,只有具有自然禀赋,性情气质,同时又能够与自然沟通,并从中体味到自然妙处的人,在人文上必将有所作为。 而王维在半官半隐的生活中,真正体味到了自然的美,诗人身上所独具

文档评论(0)

xyz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