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古代芦苇资源的自然分布、社会利用和文化反映精选.pdfVIP

论中国古代芦苇资源的自然分布、社会利用和文化反映精选.pdf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中国古代芦苇资源的自然分布、社会利用和文化反映精选

第 1期 阅 江 学 刊 No.1 2013年 2月 YuejiangAcademicJoumal Feb.2013 · 审 美 文 化 研 究 (植 物 审 美 专 辑 )· 论中国古代芦苇资源的自然分布、 社会利用和文化反映 程 杰 (南京师范大学,南京210097) 摘要:芦苇是我国分布最为广泛和丰盛的草本资源,唐以前我国北方的生态状况良好,芦苇 资源较为丰富。宋以来北方环境恶化,芦苇分布也相对萎缩和减少。唐以前人们对南方的芦 苇资源关注不多,中唐以来随着人 1:7增加和经济中心的南移,长江中下游流域和东部沿海地区 的芦洲苇区受到重视。我国人民利用芦苇至少有7000多年的历史,芦苇编席绞绳、用作建筑 材料的历史最久,新石器遗址即发现芦席、芦泥土块,民间编席、盖屋一直延续至今。芦苇的燃 料价值最为重要,先秦时即设官专事积贮,明清时森林资源匮乏,芦柴资源就El见重要。芦苇 的食用、药用始见于汉,此后长用不衰。宋元以来,沿江滨海芦洲苇地开始征税,官民之间竞谋 其利,构成了经济史上一个特殊的现象,突出体现了芦苇资源的历史价值。芦苇广泛的 自然分 布和普遍的经济应用,也激发人们广泛的兴趣,相应的文学艺术作品极为丰富。芦苇风景以规 模浩渺、江湖生境称胜,备受人们的喜爱。人们通过芦苇意象感受时序的变迁,抒发江湖飘泊 的情怀,寄托江湖逍遥的志趣,从而赋予了丰富的人文意义。综合 自然资源、历史作用和文化 意义诸方面的因素而言,芦苇在我国草本植物资源中极其重要,地位仅次于竹,而超越于其他 植物之上。 关键词:芦苇;获;资源;分布 ;经济;文化;价值 中图分类号:K2o7;G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分类号:1674-7089(2013)01-0119.16 我们这里所说芦苇,更确切地说应该是芦荻, 应性强,生长快,易繁殖,产量高,尤其是作为湿地 包括古人所说的芦 (苇、葭)和荻 (萑、蒹)两种植 建群物种,污水处理能力较强,有着显著的经济和 物,按照现代植物学的分类,则包括禾本科芦苇属 生态价值,越来越受到当代欧美各国的关注和重 和荻属的所有植物。在古代 ,除名物、本草类解释 视。我国地处北温带,是世界芦、荻类植物的原产 外,大多将这两者联言互指,视为同一物种,因此 地和中心分布区之一,考古发现,我国人民利用芦 我们这里以芦苇或芦荻来统称。它们都是近水生 苇的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 7000年前。数千年 长的高大禾草植物,广泛分布于全球温带各地,适 来 ,丰富的资源价值得到了充分的开发利用,在我 收稿 日期:2012一l1—14 作者简介:程杰,男,江苏泰兴人,博士,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学、花卉文 化研 究。 1l9 阅汀学刊:2013年 第 l期 国人民的物质和精神生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 国风”中 《召南 ·驺虞》、《卫风 ·硕人》、《秦风 ·蒹 文着力梳理和勾勒芦荻资源在我国的分布状况及 葭》、《豳风 ·七月》等写到了芦苇,包括今河南、陕 其历史变迁,全面分析和阐述我国人民对芦荻资 西两省和甘肃东部、湖北北部。先秦诸子 中,春秋 源的开发利用以及风景欣赏、艺术描写等文化上 末期的齐人晏子、战国中期宋人庄子和战围晚期 的感受与反映,以期对这一特殊的草本植物在我 赵人苟子的著作 中说到了芦苇②,反映此间今 山 国社会发展中的资源状况、历史作用和文化意义

文档评论(0)

tazhiq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